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丕則的意思、丕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丕則的解釋

連詞。于是。《書·康诰》:“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逸周書·祭公》:“丕則無遺後難。”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十:“丕則,猶言於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丕則”的漢語詞典釋義

“丕則”是一個古漢語連詞,主要用于文言文中,現代漢語已不再使用。其核心含義是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于是”、“就”、“那麼”。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 基本釋義與結構

二、 用法與語境 “丕則”通常出現在文言文的句首或句中,連接兩個分句或句子,表明後一事件是前一事件的自然結果或後續發展。它體現了文言文簡潔、凝練的特點。

三、 演變與現代使用 “丕則”是典型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口語和書面語中已完全消失,僅存于古籍文獻和研究之中。現代漢語表達相同的承接關系時,使用“于是”、“就”、“那麼”、“因此”等詞語。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丕則”是古漢語中的連詞,主要用于經典文獻中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于是”。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丕”和“則”組合而成:

    • 丕:本義為“大”(如《漢書》中“丕揚先帝之盛功”),但在連詞組合中虛化為語氣詞,無實際含義。
    • 則:本表因果或承接關系(如“聞過則喜”),此處與“丕”連用,強化前後句的順承邏輯。
  2. 古籍用例

    • 《尚書·康诰》:“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意為:于是勤修美德,以安定民心,反思德行。)
    • 《逸周書·祭公》:“丕則無遺後難。”(意為:于是不留後患。)
  3. 語言學分析
    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傳釋詞》中指出:“丕則,猶言于是也。”說明其語法功能與“于是”完全一緻,用于連接前後因果或遞進的動作。

注意: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該詞,僅見于文言文研究或古籍閱讀場景。部分網絡釋義将其誤解為“重要法則”(如“丕”釋為“偉大”),實為對字面義的誤讀。

别人正在浏覽...

白蒲頒布被衾秉鞭避溺山隅賓商伯首伯祖癡腹出人望外大鲵丹碌淡豔蹈踵丁丁蜂攢蟻集頫眺虼蜋虹棧後路喚取戶絕火種呼天籲地假招子戒指警衛連錦團花簇窘困困踣來潮橑子理發零歇立限鸾龍牡蒿鮎魚緣竹竿麒麟殿灑塵桑業商稅繕覽神儀試作守正不撓水頭訟訴荪桡鎖陀八所以素心人頭座物官蕪颣烏孫武童羨溢霞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