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則的意思、丕則的詳細解釋
丕則的解釋
連詞。于是。《書·康诰》:“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逸周書·祭公》:“丕則無遺後難。”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十:“丕則,猶言於是也。”
詞語分解
- 丕的解釋 丕 ī 大:丕業。丕變。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則的解釋 則 (則) é 模範:以身作則。 規程,制度:規則。總則。原則。細則。 效法:則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關系,就,便:聞過則喜。 表示轉折,卻:今則不然。 表示肯定判斷,乃,是:此則餘之罪也。 用在一、
網絡擴展解釋
“丕則”是古漢語中的連詞,主要用于經典文獻中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于是”。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該詞由“丕”和“則”組合而成:
- 丕:本義為“大”(如《漢書》中“丕揚先帝之盛功”),但在連詞組合中虛化為語氣詞,無實際含義。
- 則:本表因果或承接關系(如“聞過則喜”),此處與“丕”連用,強化前後句的順承邏輯。
-
古籍用例
- 《尚書·康诰》:“丕則敏德,用康乃心,顧乃德。”(意為:于是勤修美德,以安定民心,反思德行。)
- 《逸周書·祭公》:“丕則無遺後難。”(意為:于是不留後患。)
-
語言學分析
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傳釋詞》中指出:“丕則,猶言于是也。”說明其語法功能與“于是”完全一緻,用于連接前後因果或遞進的動作。
注意: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該詞,僅見于文言文研究或古籍閱讀場景。部分網絡釋義将其誤解為“重要法則”(如“丕”釋為“偉大”),實為對字面義的誤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丕則
《丕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拆分為“丷”和“貝”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其中“丷”部的筆畫數為2畫,而“貝”部的筆畫數為7畫。
《丕則》一詞源自于古漢字,并在繁體字中保留了原始形态。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不同,但是《丕則》的基本形态仍然保持相似。繁體字的寫法與簡化字相比,多了一些筆畫,并且更加複雜。
以下是一些關于《丕則》的例句:
- 他堅守着《丕則》,嚴格要求自己。
- 遵守《丕則》,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條理。
- 這個學校以《丕則》為準繩,培養了許多優秀的人才。
一些與《丕則》相關的組詞包括:
- 遵丕:遵守《丕則》。
- 丕正:正直遵循《丕則》。
- 丕誠:言行符合《丕則》。
與《丕則》近義的詞語有:
- 規範:與《丕則》有相似的含義,指行為、事物等符合一定的規定。
- 準則:與《丕則》有相似的含義,指作為行動、判斷的基礎或标準的準定。
- 标準:與《丕則》有相似的含義,指評價、比較或判定事物的尺度或規範。
與《丕則》反義的詞語有:
- 違規:與《丕則》相反,指違反規範或準則。
- 不端:與《丕則》相反,指言行不正當或不合規範。
- 不規範:與《丕則》相反,指不符合規範或準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