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昌菹的意思、昌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昌菹的解釋

亦作“ 昌葅 ”。1.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 周 天子使 周公閱 聘 魯 , 魯 君飨之昌菹等物,示旌表其功德。後以為主國盛禮款待他國使者之典實。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體猶瘠, 淮陽 疾未祛。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葅。”參見“ 昌歜 ”。

(2).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據傳 周文王 嗜昌菹, 仲尼 食之以取味。後以為傾慕前賢而嗜其所嗜之典實。《梁書·文學傳下·伏挺》:“事等昌菹,謬彼偏嗜,是用不羞固陋,無憚龍門。”參見“ 昌蒲菹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昌菹”是古代一種以菖蒲根腌制的食品,具有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昌菹(讀音:chāng zū)是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稱“昌歜”或“昌葅”。“昌”通“菖”,指菖蒲,而“菹”意為腌菜。其制作與食用可追溯至周代。

  2. 曆史典故

    • 外交禮儀:周天子曾以昌菹款待魯國使者周公閱,後成為諸侯國間盛情待客的象征。
    • 聖賢象征:傳說周文王嗜食昌菹,孔子為追慕文王而效仿,使其成為仰慕前賢的典故(韓愈、皮日休等詩文均有提及)。
  3. 節俗關聯
    端午節有食用昌菹、飲菖蒲酒的習俗,用以辟邪祈福。宋代範成大、清代宮鴻曆的詩文中均有相關記載。

  4. 文化延伸
    昌菹不僅是食物,更被賦予道德寓意,如北周庾信以“昌葅”暗喻對賢者的敬重。

昌菹融合了飲食、禮儀與文人精神,既是古代宴賓佳品,也是文化符號,反映了對先賢的追慕及節俗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昌菹》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拆分部首為日并木,總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目前沒有明确的解釋。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昌菹」。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昌菹」可能會有不同的變體。 以下是一些關于《昌菹》的例句: 1. 他的書法作品總是能夠昌菹華麗,栩栩如生。 2. 這幅畫用了昌菹的色彩,給人一種明快的感覺。 關于《昌菹》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目前沒有确切的相關信息。如果有更多的相關内容,我會很樂意為您提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