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僵槁的意思、僵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僵槁的解釋

枯死。 清 嚴複 《原強》:“蓋政如草木焉,置之其地而發生滋火者,必其地之肥磽燥濕寒暑,與其種性最宜者而後可也,否則萎矬而已,再甚則僵槁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僵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1.基本含義

指植物枯死的狀态,強調因環境不適導緻的幹枯衰敗。例如,清代嚴複在《原強》中以草木比喻政治制度,指出若水土條件不適宜,草木會“僵槁”而亡。

2.引申義

3.詞源解析

由“僵”(僵硬、停滞)和“槁”(幹枯、衰弱)組成,本義為“枯死”,後通過比喻擴展到人體與抽象概念。

4.典型用法

常見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如嚴複的比喻:“政如草木……否則萎矬而已,再甚則僵槁而已”。

5.注意區分

現代使用中,“僵槁”更偏向書面語,口語中多用“枯萎”“僵化”等替代。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具體指向(自然現象、人體狀态或抽象概念)。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原強》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僵槁》的意思

《僵槁》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指人或事物因年老、缺乏活力或不靈活而呈現出枯槁、僵硬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僵槁》的部首拆分是「人」和「木」,其中「人」是偏旁部首,表示與人有關;「木」是實物部首,表示與樹木有關。

《僵槁》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和繁體

《僵槁》一詞來源于古文詞彙,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文中,作為形容詞使用,形容自己歲月的衰老和無力。

在繁體字中,「僵槁」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僵槁」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僵」字的古代寫法是「賓」,而「槁」字的古代寫法是「敏+菒」。

例句

1. 老人臉上的皺紋和顫抖的身體顯示出歲月給他帶來的僵槁感。

2. 這個企業一直停滞不前,缺乏創新,變得僵槁起來。

組詞

1. 僵化:形容人或事物思想或方式固定不變,不接受新的觀念或發展。

2. 槁木死灰:形容人或事物沒有活力,沒有希望。

近義詞

枯槁、呆滞、僵硬、遲鈍

反義詞

生機勃勃、活潑、靈活、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