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的意思、冬青的詳細解釋
冬青的解釋
(1).常綠喬木,葉子長橢圓形,邊緣有淺鋸齒,花小,白色,雌雄異株,核果橢圓形,紅色。木材堅韌,種子和樹皮可入藥。 明 張甯 《方洲雜言》:“草木中耐寒者極多,素馨、車前、鳳尾、治蘠、薜荔、石菖蒲、冬青、木犀……不可勝紀。” 清 卓爾堪 《遺民詩序》:“或為 唐珏 謝翺 ,而夜哭西臺,涕灑冬青。”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過 佛山鎮 ,見人家牆頂多列盆花,葉如冬青,花如牡丹,有大紅、粉白、粉紅三種,蓋山茶花也。”按,女貞、柞木等,俗亦稱冬青。
(2).猶言冬日呈青綠色。《文選·張衡<東京賦>》:“ 永安 離宮,脩竹冬青。” 薛綜 注:“冬青,謂不彫落也。”
詞語分解
- 冬的解釋 冬 (③鼕) ō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農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姓。 象聲詞,敲鼓聲:戰鼓冬冬。 夏 筆畫數:; 部首:夂; 筆順編號:
- 青的解釋 青 ī 深綠色或淺藍色:青綠。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蔥。青山綠水。青雲直上。萬古長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遠不衰)。 綠色的東西:踏青。青黃不接。 靛藍色:靛青。青紫。青出于藍,勝于藍
專業解析
冬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主要可從植物學、藥用及文化意象三個角度闡釋:
一、植物學釋義
指冬青科冬青屬(Ilex)常綠喬木或灌木的統稱。其特征包括:
- 形态:樹皮灰綠,葉革質互生,邊緣常具鋸齒;夏季開淡紫或白色小花,秋冬季結紅色球形核果,經冬不落。
- 分布:廣泛生長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常見于山地疏林或路邊,耐寒性較強。
- 代表物種:如枸骨(Ilex cornuta)、鐵冬青(Ilex rotunda)等,其中枸骨葉形奇特,民間稱“鳥不宿”。
二、藥用與實用價值
傳統中醫及民俗應用廣泛:
- 藥用:樹皮、葉、果可入藥。《本草綱目》載其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活血止血之效,外用治燙傷、濕疹。
- 工藝:木材堅硬緻密,可用于雕刻或制工具;枝葉可提制染料。
三、文化象征意義
冬青因四季常青、紅果淩冬的特性,被賦予文化寓意:
- 堅韌生命力:象征不畏嚴寒的品格,文人詩畫中常與松竹并提。
- 祥瑞符號:紅色果實寓意喜慶,舊俗冬至插冬青避邪,江南地區稱“凍青”(諧音“冬青”)。
- 文學意象:如陸遊“冬青匝路野蜂喧”描繪其自然野趣,現代亦引申為“守護”之意(如“冬青樹”喻烈士精神長存)。
四、名稱考源
“冬青”一詞最早見于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因其“淩冬青翠”得名。别名包括凍青(《植物名實圖考》)、四季青等,方言中亦有“不凍葉”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冬青"條目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電子版:冬青屬分類
- 《漢語大詞典》"冬青"文化釋義解析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冬青藥用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冬青是冬青科冬青屬的常綠喬木或灌木,其詞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植物學特征
- 形态:樹高2-25米,樹皮灰黑色或淡灰色,小枝淺綠色無毛。葉片薄革質,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淺鋸齒,幹後呈紅褐色有光澤。
- 花果:花淡紫或白色,雌雄異株,花瓣向外反卷;果實球形或橢圓形,成熟時轉為深紅色,冬季宿存枝頭,是少數冬季結果的植物之一。
- 生長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陰濕且有一定抗寒性,多生于山坡常綠闊葉林或林緣。
二、分布與分類
主要分布于亞洲、歐洲及美洲,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常見。常見種類包括梅葉冬青(假青梅)、灰冬青、榕葉冬青等。
三、用途與價值
- 藥用:樹皮和種子可作強壯劑,葉能清熱解毒,外治燒傷、濕疹等;樹皮含鞣質可提取栲膠。
- 經濟:木材堅硬,用于制作木梳、雕刻品等細工原料。
- 觀賞:四季常綠,冬季紅果點綴,為經典園林樹種。
四、文化象征
因寒冬不凋、紅果淩霜,被賦予“生命”的花語,象征堅韌與希望。古文獻如《東京賦》亦用“冬青”形容植物不凋的特性。
冬青既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植物,也是文化意象的載體,其名稱源于冬季常青的生态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
白飯青刍辨志常分塵膩瘡瘍椎埋狗竊猝發寸陰是競打過刀山錠劑風煙忿速苟延關帝廟官服漢缺洪朗烘堂大笑後前皇差嘑頭講覈接吻擁抱寄祿淨角峻絶句引蘭英雷火車愣愣磕磕曆曆如繪廪然廪粟六塵陋風羅網落星石門構面粘泯棼謬沴判若黑白配飾蓬虆平歲齊光雀頭履生絹實覈束擔素絲條秀亭亭袅袅土神為頭文源閣五一六通知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