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諧波是物理學和電力系統中常見的概念,指周期性非正弦波形中頻率為基波整數倍的分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諧波是對周期性交流量進行傅裡葉級數分解後得到的高于基波頻率整數倍的分量。例如,基波頻率為50Hz,則三次諧波為150Hz,五次諧波為250Hz等。基波是原始波形中頻率最低的分量(如工頻50Hz),而諧波是基波頻率的整數倍。
諧波主要由非線性負載引起。當電流通過非線性設備(如電子電路、變頻器)時,電壓與電流的波形不再呈線性關系,導緻波形畸變,産生諧波。例如,整流設備會将電能轉化為直流電,同時産生大量諧波。
根據傅裡葉級數原理,任何周期性波形均可分解為基波和諧波的疊加。公式為: $$ f(t) = a0 + sum{n=1}^{infty} left( a_n cos(nomega t) + b_n sin(nomega t) right) $$ 其中,$n=1$對應基波,$n≥2$對應諧波。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治理方法,可參考來源網頁。
諧波是一個常見的詞彙,表示在振動或波動中具有特定頻率和幅度的波。
諧波這個詞由谷部首和筆畫組成。
諧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是用于描述音樂中的和聲效果,後來擴展到其他領域,如物理學、電子學和信號處理等。
諧波在繁體字中寫作「諧波」。
在古代漢字中,諧波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意思和發音保持不變。
1. 他使用了諧波效果使音樂更加豐富多樣。
2. 這種設備可以産生諧波信號。
諧波的組詞有諧波振動、諧波分析、諧波濾波器等。
近義詞可以是共鳴、共振等。
反義詞可能是噪音、不協調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