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钱虏的意思、守钱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钱虏的解释

犹言守钱奴。《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 宋 陆游 《悲秋》诗:“残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凉醒更愁。富贵空成守钱虏,吾今何止百宜休。”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彼守钱虏,别有肺腑。苟无势力以压之,虽其至亲好友,少有所求,尚睫毛一寸长,棱棱若不相识。”亦省作“ 守虏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堪叹近富者,唯利之是趋。满盈神鬼恶,往往寄祸沽。用是常自惕,羞为守虏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钱虏”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色彩的贬义词汇,指过度吝啬钱财、不愿合理使用财富的人。该词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文献,其含义与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守钱虏”指“死守钱财、不知变通之人”,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该词由“守钱”(固守钱财)和“虏”(俘虏、被束缚者)组合而成,比喻人被金钱奴役的状态。《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凡殖货财产……施赈供给,则窦父之委积,守钱虏耳”,可见汉代已用此词批判贪婪守财者。

二、用法演变

  1. 古代语境:多用于批评富商巨贾或地主阶级囤积财富却不救济贫弱的行为,如宋代洪迈《夷坚志》载:“宁为乞丐死,不作守钱虏”。
  2. 现代延伸:当代语言中可形容过度节俭或投资保守者,如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其词义扩展至“缺乏理财远见之人”。

三、近义词对比

与“守财奴”“吝啬鬼”相比,“守钱虏”更强调对财富的“固守”而非单纯吝啬,隐含财富反成人生负累的悖论。郭在贻《训诂学》分析称,该词在古汉语中多与“散财济世”的价值观形成对立。

四、文化意义

该词体现了传统儒家“重义轻利”思想,如《古汉语词典》引《盐铁论》注:“守钱虏之讥,源于士人对商人逐利之鄙”,反映古代社会对财富伦理的批判视角。

网络扩展解释

“守钱虏”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有钱却极其吝啬、不愿施舍的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词源与典故

3.用法与语境

4.相关文化内涵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后汉书》、陆游诗集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挤璈曹鼇宫八采避乖龙逼红碧流笔外法不蠲菜地车踏打号代换逮坐甔甀房奴孚佑国会国库券过楼孩婴含冰茹檗行距皓齿娥眉鹤脑侧祸始虎跑泉家败人亡脚梢皮截割极行劳疲闷痒漂亮朋友批答扑堆前项穷捕戚援鹊巢鸠据人阵日餔少年先锋队剩余劳动神呪适妇适间诗葩手工艺说引疏窳田袍铜壶退厚推数无寇暴死乌衣巷享祈闲摇摇谢道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