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ng]∶形容垂下、降下
(2) [gradually]∶漸漸
垂垂老矣
(1).漸漸。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 元 耶律楚材 《和漁陽趙光祖》詩之二:“十年歎我垂垂老,萬裡憐君得得來。” 蘇曼殊 《住西湖白雲禅院》詩:“齋罷垂垂渾入定,菴前潭影落疎鐘。” 朱自清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
(2).緩慢貌。 宋 嶽飛 《過張溪贈張完》詩:“花下少年應笑我,垂垂羸馬訪高人。”
(3).低垂貌。 唐 薛能 《盩厔官舍新竹》詩:“心覺清涼體似吹,滿風輕撼葉垂垂。” 宋 張孝祥 《浣溪沙》詞:“宮柳垂垂碧照空,九門深處五雲紅。” 清 洪昇 《長生殿·聞樂》:“乍凝眸,星鬥垂垂似可拈。” 楊朔 《東風第一枝·非洲鼓》:“芒果正在火熟,滿樹累累垂垂挂着黃裡透紅的果實,看來是個豐收年。”
(4).下落貌。 宋 蘇舜欽 《送人還吳江道中作》詩:“江雲春重雨垂垂,索寞情懷送客歸。” 宋 辛棄疾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詞:“暗香橫路雪垂垂。” 餘其锵 《南社巨子多半凋零矣詩以恸之》:“百年涕淚垂垂盡,一代文章黯黯空。”
(5).延伸貌。 明 王韋 《閣試春陰詩》:“野色垂垂十餘裡,草緑柔茵低迤邐。”
(6).憂戚貌。 明 劉基 《郁離子·千裡馬》:“ 次且 謂 郁離子 曰:‘子何為其垂垂也與?子非有願欲於今之人也,何為其然也?’ 郁離子 仰天歎曰:‘小子焉知予哉?’”
“垂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核心含義,且在不同語境中呈現豐富的用法:
一、基本釋義
表示時間流逝或逐漸變化(常見于文學表達)
指事物隨時間推移而漸進發展,常用于描述年齡增長或狀态轉變。例如“垂垂老矣”形容逐漸衰老,“垂垂消失”體現事物緩慢消逝。
形容物體低垂或下垂的狀态
多用于具體事物,如“垂垂楊柳”描述柳枝低垂的姿态,“垂垂發絲”指頭發自然垂落。
二、延伸解析
詞源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杜甫詩句“江邊一樹垂垂發”,後擴展至年齡、時間等抽象概念()。其重疊結構“垂”+“垂”強化了漸進或持續低垂的意象。
現代用法示例
三、常見誤區的澄清
有觀點将“垂垂”與“永垂不朽”關聯(),但權威資料顯示兩者并無直接聯繫。“垂”在“永垂不朽”中意為“流傳”,而“垂垂”的核心語義集中在“漸進”與“低垂”,需注意區分。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