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盛肴馔的桶形盤子。《水浒傳》第二回:“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
“桶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桶盤(拼音:tǒng pán)指一種盛放菜肴的桶形盤子,主要用于古代飲食器具的描述。例如《水浒傳》第二回提到:“莊客托出一桶盤,四樣菜蔬,一盤牛肉,鋪放桌上。”。其結構由“桶”(圓柱形容器)和“盤”(扁平盛器)組合而成,形狀兼具桶的深度與盤的寬口特點。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桶盤”可引申為事物錯綜複雜的關系,類似“桶中闆條交錯”的比喻。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桶盤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由“桶”和“盤”兩個部分組成。
“桶”字的部首是木,它的總筆畫數是10;“盤”字的部首是皿,它的總筆畫數是8。
桶盤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常用桶和盤子來盛放和存儲物品,因此桶盤就成為了用來描述容器的詞語。
繁體字中,“桶”和“盤”的形狀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一些字形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是對于“桶”和“盤”字來說,它們的基本形狀并沒有太多變化。
1. 奶奶把米放在一個大木桶盤裡。
2. 服務員将點心盛放在銀盤子上,非常精緻。
桶盤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水桶、盤子等。
與桶盤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容器、器皿、容盛等。
與桶盤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倒出、傾斜、傾倒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