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宮的意思、守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宮的解釋

[house lizard] 壁虎

詳細解釋

(1).守城的堡壘。《墨子·號令》:“守宮三難(雜),外環隅為之樓,内環為樓,樓入葆宮丈五尺,為復道。”

(2).即壁虎。又名蠍虎。因其常守伏于宮牆屋壁以捕食蟲蛾,故名守宮。《漢書·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皆不能中。 朔 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對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虵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賜帛十匹。” 唐 王度 《古鏡記》:“又有守宮,大如人手,身披鱗甲,煥爛五色,頭上有兩角,尾長五寸已上,尾頭一寸色白,并於壁孔前死矣。” 宋 蘇轼 《蠍虎》詩:“黃雞啄蠍如啄黍,窗間守宮稱蠍虎。”

(3).舊說将飼以朱砂的壁虎搗爛,點于女子肢體以防不貞,謂之“守宮”。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蜥蜴或名蝘蜓。以器養之,食以朱砂,體盡赤,所食滿七斤,治擣萬杵,點女人支體,終身不滅。唯房室事則滅,故號守宮。” 元 于伯淵 《點绛唇·後庭花》套曲:“綉牀鋪緑剪絨,花房深紅守宮,荳蔻蕊梢頭嫩,絳紗香臂上封。” 明 王錂 《春蕪記·感歎》:“傷心縱是警啼鳥,係臂還應護守宮。”《天雨花》第十八回:“玉人洗手金盆内,見守宮一點尚瑩瑩,便把羅巾拭過渾無見,暗暗心驚自忖心,誰知這等多靈驗,今日方知假共真。”

(4).槐樹的一種。 清 納蘭性德 《臨江仙·謝饷櫻桃》詞:“緑葉成陰春盡也,守宮偏護星星。” 黃侃 《爾雅略說·論清儒爾雅之學下》:“槐為守宮,榮原亦名守宮。”參見“ 守宮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宮是漢語中對于壁虎類爬行動物的傳統别稱,其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詞義

    “守宮”一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說文解字》釋為“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特指栖息于房屋牆壁的蜥蜴類生物。該詞由“守”(守衛)與“宮”(房屋)複合構成,字面意為“守護屋舍之蟲”,體現古人觀察其常居宅院捕食蚊蟲的生活習性(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文化淵源

    古代文獻記載守宮具特殊象征意義。《博物志》載漢武帝時期“以朱砂飼守宮,搗為藥可驗女子貞潔”,《本草綱目》稱其“主治中風癱瘓,手足不舉”,反映古代醫藥文化中的巫術思維與實用認知并存(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鱗部》)。

  3. 科學考證

    現代動物學界定守宮為壁虎科(Gekkonidae)物種,與古稱“蝘蜓”“蠍虎”存在物種交叉。古人所指守宮可能包含多鱗壁虎(Gekko japonicus)等常見于中國建築環境的品種,其趾端吸盤結構使其具備垂直攀爬能力,印證“守宮”得名于栖居牆垣的特性(來源:《中國動物志·爬行綱》)。

  4. 現代語用

    當代漢語中“守宮”主要用于文學語境,如沈從文《邊城》以“檐角守宮”營造鄉居意象,而日常口語多稱“壁虎”。古生物學研究顯示,壁虎類生物已在地球生存逾5000萬年,其生态功能與人類居住空間形成共生關系(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守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壁虎的别稱
    指一種常見的爬行動物,學名壁虎,又名蠍虎、蝘蜓等。因其常栖息于宮牆、屋壁捕食蟲蛾,故得名“守宮”。
    特征:體扁平,四足,善攀爬垂直牆面,尾部易斷再生。

  2. 守城的堡壘
    古代軍事術語,指用于防禦的堡壘或城牆工事,見于《墨子·號令》等文獻記載。


二、文化意義

  1. 守宮砂的傳說
    古代将壁虎以朱砂喂養後搗碎,制成紅色印記點于女子肢體,稱“守宮砂”。傳說此印記在女子失貞後會消失,用于驗證貞潔。
    制作方法:飼喂朱砂至壁虎通體赤紅,搗碎後點于皮膚,需“食滿七斤,治擣萬杵”(《博物志》)。

三、中藥應用

守宮(壁虎)可入藥,性鹹寒、有小毒,具祛風定驚、散結解毒之效,主治中風偏癱、風濕痹痛、瘰疬(淋巴結結核)等症,多入丸散或外用。


四、其他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藥理,可參考《博物志》《墨子·號令》及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襃升罼罕賓滅駁蚌采求杈子糞稱柴而爨池杉沖默從生盜決叨濫多樣統一反側防邊風監改蔔隑隑感激官癖古希厚土畫虎畫皮難畫骨接響極廟鯨舟金軀駿材開口呼科诨阃德寥豁嶺頭盧胡潞琴賣懞懂破例祈請使欺侮欺诒權戚塞默賞不當功慎軀神荼郁壘式燕舒懷舒心送鋪素儉添設外舍襪子文檔烏程酒吳都見糧賢妻良母喜從天降亵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