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使驿的意思、使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使驿的解釋

(1).驿站傳送文書的人。《後漢書·馬嚴傳》:“時京師訛言賊從東方來,百姓奔走,轉相驚動,諸郡遑急,各以狀聞。 嚴 察其虛妄,獨不為備。詔書勑問,使驛係道, 嚴 固執無賊,後卒如言。”

(2).傳譯的信使。《後漢書·東夷傳》:“自中興之後,四夷來賓,雖時有乖畔,而使驛不絶。”《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自斯以來,頗徙中國罪人雜居其間,稍使學書,粗知言語,使驛往來,觀見禮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使驿是中國古代交通體系中傳遞文書、接待官員的重要機構,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詞義分解 "使"指奉命出行的官員或信差,《漢語大詞典》釋為"奉命辦事的人"(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驿"本指供傳遞者換馬歇宿的場所,《說文解字》載:"驿,置騎也"(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二字合稱特指國家設立的文書傳遞系統。

二、曆史沿革 始設于周代的"傳遽"制度,至秦漢形成完備驿站體系。唐代達到鼎盛,《唐六典》記載全國設驿站1639處,形成"三十裡一驿"的格局(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制度史研究》)。宋元時期拓展為水陸聯運網絡,明清增設急遞鋪強化時效。

三、職能構成 包含三大核心功能:

  1. 文書傳遞:日行300裡的"馬上飛遞"制度
  2. 官員接待:提供食宿、車馬、護衛等服務
  3. 物資轉運:承擔軍需、貢品等特殊運輸

四、現代轉義 當代漢語中"使驿"多用于文學創作,喻指信息傳遞渠道,如錢鐘書《圍城》中"感情的信使在心靈的驿站歇腳"的修辭用法(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圍城》注釋本)。考古學界則特指出土的驿傳文物,如裡耶秦簡中的"遷陵以郵行洞庭"簡牍。

網絡擴展解釋

“使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驿站傳送文書的人
    指古代驿站系統中負責傳遞官方文書、公文的專職人員。例如《後漢書·馬嚴傳》記載:“詔書勑問,使驛係道”,描述朝廷通過驿站系統頻繁傳遞诏令的情景。

  2. 傳譯的信使
    在對外交往中,也指負責語言翻譯與信息傳遞的使者,如《三國志·吳志》提到“使驛往來,觀見禮化”,體現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延伸解析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鞭痕兵書傧相不因人熱不孕不訾之器長發王垂垂春江花月夜搗蛋鬼彫弊疊印飛隼分紅利富态改取共挽鹿車攻下寒盟好好兒華鬓遑息甲衣潔藏解雠捷武極口項斯積射士九館仙就湯下麪拘拏兒矩則扣請礦山哭哭啼啼列支敦士登令辰面牆而立沒世無聞齧殺凝集搶地呼天瓊懷全受全歸榮名三夫人喪明紗羅深孚衆望詩魂詩聲厮咬俗狀庭獸魏文手巾為言卧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嗚咂脅盾諧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