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仰的意思、式仰的詳細解釋
式仰的解釋
猶式望。《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海内惶惶,靡所式仰。”
詞語分解
- 式的解釋 式 ì 物體外形的樣子:式樣。樣式。 特定的規格:格式。程式。 典禮,有特定内容的儀式:開幕式。閱兵式。 自然科學中表明某些關系或規律的一組符號: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種語法範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
- 仰的解釋 仰 ǎ 臉向上,與“俯”相對:仰首。仰望。 敬慕:久仰。敬仰。 依賴:仰承。仰賴。仰仗。仰人鼻息。 舊時公文用語。上行文中用在“請、祈、懇”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仰即尊照。 服下,指服
專業解析
"式仰"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敬仰、尊崇、效法。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詞義解析
"式仰"由"式"和"仰"兩個語素複合而成:
- 式 (shì):
- 本義指法度、規矩、榜樣(《說文解字》:式,法也)。
- 引申為效法、以...為榜樣、尊崇。例如《詩經·大雅·下武》:"下武維周,世有哲王。成王之孚,下土之式。"(鄭玄箋:"式,法也。")意為後世君王效法成王。
- 在"式仰"中,"式"取其效法、尊崇的動詞義。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式"字條相關義項(上海辭書出版社)。
- 仰 (yǎng):
- 本義指擡頭、臉向上(《說文解字》:仰,舉也)。
- 引申為敬慕、依賴、尊奉。例如《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極也。" 意為對高尚品德的敬慕。
- 在"式仰"中,"仰"取其敬慕、尊奉之義。
-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仰"字條相關義項(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 "式仰"的合成義
将"式"(效法、尊崇)與"仰"(敬慕、尊奉)結合,"式仰"一詞的整體含義即為:
- 對某人或某事物心懷敬意,尊崇其品德、學問或成就,并以其為榜樣來效法學習。
- 它表達的是一種發自内心的尊敬和向往,并伴隨着學習和追隨的行動意願。其程度比單純的"仰慕"更深,包含了"效法"的實踐層面。
三、 用法與語境
"式仰"主要用于書面語,尤其出現在表達對聖賢、先哲、師長、德高望重者或崇高理念的尊敬與追隨的語境中。例如:
- "後世學者,無不式仰孔孟之道。" (後世學者,沒有不尊崇效法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
- "先生德高望重,為吾輩所式仰。" (先生品德高尚、聲望卓著,是我們所敬仰效法的對象。)
- 來源參考:古籍用例及現代漢語中對文言詞彙的繼承用法分析(如王力《古代漢語》相關論述)。
四、 總結
"式仰"是一個承載深厚敬意的文言詞彙,強調對尊崇對象的内心敬慕與外在效法的雙重含義。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尊師重道、見賢思齊的價值觀念。雖然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理解古籍或進行特定書面表達時,它仍是一個準确表達高度尊敬與學習意願的詞彙。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式"、"仰"字條釋義。
-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 對文言虛詞、實詞及複合詞用法的闡釋。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式"、"仰"字的本義解析。
- 古籍文獻(如《詩經》、《管子》)中的相關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式仰”是一個較為少見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敬仰、尊崇”,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詞義解釋
關聯信息
- 近義詞:式望、尊崇、敬仰。
- 反義詞:輕視、鄙夷。
- 用法: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罕用。
補充說明
- 該詞權威釋義主要來自《三國志》等古籍,當代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也收錄了其釋義。
- 若需進一步了解“式望”等相關詞彙的詳細區别,可參考古代禮儀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嚏敗沒镳辔不窕孱婦抄劫扯翻成書沖鋒隊揣事粹媺當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封家姨風信旗風月無邊夠過兒鈎頭龜袋鼓棹環稭毀夷降駕簡珠盡顇進業僦椽寄予局踧撅皇城,撾怨鼓君家菓開鍋抗訴郎庑兩尺半六根流瀉祿令駡喝密爾鳴鶴舟木吏瀑布牽強阙佚去垢任運冗擾升鬥小民升叙神虎門神物收贍說诳同轍驒驒帷帟五陳誣謡小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