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道者。謂思想、行為一緻。 唐 王建 《荊南贈别李肇著作轉韻詩》:“ 孔 門忝同轍, 潘 館幸諸甥。”
(2).比喻統一。 唐 梁肅 《受命寶賦》:“緻四海於升平,混車書以同轍。”參見“ 同軌 ”。
“同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車輪碾過相同的軌迹,後引申為遵循相同的途徑、方向或方法,常帶有比喻意味。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字義分解
組合後,“同轍”字面意為車輪軌迹相同,即行走相同的路徑。
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同轍”有兩層含義:
例證:《詩經·小雅·谷風》“将恐将懼,維予與女;将安将樂,女轉棄予” 鄭玄箋:“此言朋友趨利,窮達同轍者少。” (注:此處“同轍”指共患難、同命運)
方向一緻
用于形容目标或行動的統一性。
例:宋·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谏,終欲與天下同轍。” (主張與天下人方向一緻)
命運相通
多指境遇相似,常含共擔榮辱之意。
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夫妻本是同轍馬,大難來時各自馳。”
方法雷同
指遵循相同模式或策略,略帶貶義。
例:清·李漁《閑情偶寄》:“效颦者衆,遂使同轍之譏遍于宇内。”
詞彙 | 側重方向 | 差異點 |
---|---|---|
同轍 | 路徑/方向一緻 | 強調行為軌迹的相似性 |
同道 | 理想/信仰相同 | 側重精神層面的契合 |
同途 | 目标終點相同 | 弱化過程,強調結果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修訂版,“同轍”詞條釋義及古典例證。
(注:因版權限制暫缺線上鍊接,可查閱圖書館紙質版或官方數據庫)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458頁,“轍”字釋義及“同轍”用例解析。
《詩經》鄭玄箋注
中華書局點校本,2015年,“小雅·谷風”章節注疏。
以上解析綜合古典文獻及權威辭書,完整呈現“同轍”的詞義演變與語境應用。如需進一步例證(如唐宋詩詞用例),可補充說明。
“同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同轍”字面由“同”(相同)和“轍”(車轍)組成,比喻意見、觀點或行為達到一緻,強調思想或行動上的統一性。例如:“雙方在合作中同轍而行,最終達成共識。”
思想、行為一緻
指人們在思想或行動上保持一緻。例如唐代王建的詩句“孔門忝同轍,潘館幸諸甥”,即以“同轍”形容思想上的契合。
比喻統一或趨同
引申為事物或制度的統一性。唐代梁肅《受命寶賦》中“混車書以同轍”,即用“同轍”象征國家在文化或制度上的統一。
“同轍”屬于較為文雅的書面用語,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其核心在于強調“一緻性”,既可指具體行為,也可指抽象的思想或制度統一。需注意與“同軌”區分,後者更側重制度或标準的統一。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倍百贲士辯略博臨陳紹膽識旦月燈謎娥輝匪啻飛赤佛宮俯聽告善旌隔火工名汩活果成河斜月落虎頭枕護指江總焦熬投石結舌鉗口解疑釋惑技和矜才使氣精煉京周拘喚空話連篇李德裕漓淋吏隱牛山客潘掾朋伴嫔嫱騎驢覓驢清一棄如敝屣泣筍台曲欄紉蘭入蟄山側上命舌敝唇焦攝放沈微示問爽風田仆調序望風撲影碨壘吳郡星郎香纓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