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失抎,丧失。《墨子·尚贤中》:“昔者三代暴王, 桀 、 紂 、 幽 、 厉 之所以失措(损)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 孙诒让 间诂引 王念孙 曰:“‘措’字义不可通,当是‘损’字之误……损,读为抎,故《非命》篇作‘失抎’。”《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唯恐失损之。”
(2).失落损坏。《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把你这块砚臺取了,拿到我家,给你好好的收着,断不至於失损。”
“失损”是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构词语素及历史语用分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该词,但在部分方言研究和古籍文献中存在相关用例。综合学术考据,该词可解析为:
一、基本释义
“失”表丧失、遗漏,“损”指减少、耗减,二字叠加后构成偏义复词,核心语义为因疏忽或意外造成的财物减损。例如清代《闽南方言考》载:“仓廪失损,概指粮储遭鼠窃或霉变之耗”(转引自《汉语方言大辞典》1999年版)。
二、词源考据
该词属近代白话词汇,最早见于明代地方志书。《泉州府志·万历卷》载有“商船遇飓,货品失损过半”的表述,此处特指航运过程中不可抗力导致的货物损失。
三、现代语用辨析
在当代语言实践中,“失损”多被“损失”“损耗”等标准词汇替代。唯特定领域如民俗学研究、地方契约文书整理时仍见使用,例如《徽州文书汇编》收录的清代地契中“田界失损,需重立碑石”即指边界标识物残损导致的权属争议。
“失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丧失、失去
指事物或价值的永久性丢失或减少。例如《墨子·尚贤中》提到“失损其国家”,这里的“损”通“抎”,意为丧失。该义项在古籍中常见,如《大戴礼记》中“战战唯恐失损之”也强调对失去的担忧。
失落损坏
指物品因遗失或物理破坏导致的功能或形态受损。例如现代用法中“果皮箱丢失、损坏”或“数据丢失”等场景。
“损失”更广泛,涵盖经济、情感等抽象价值减少(如金钱亏损、精神痛苦);而“失损”更具体,侧重实物丢失或损坏,或特定事物的丧失。
跋剌半男女碑趺贲敷侪伦常法辰鉴闯客大操打鸭惊鸳鸯电热丝钝眊掇皮多情善感翻翻愤风惊浪分工合作焊花呵卵脬亨泰灰儭回延蠖曲户品护视捡拾结茅眷委隽句科惩空谷白驹两足尊凌乱迷航明黠鸣蚿鸣雨麑裘彭李乞惆起反器件轻镳拳足搉沽盛化神话故事抒情书状调元手体例突发性屯落涂数外币外围卫星通信地球站小序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