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沆瀣漿的意思、沆瀣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沆瀣漿的解釋

(1).清露。 三國 魏 曹植 《五遊》詩:“帶我瓊瑤佩,漱我沆瀣漿。”

(2).指一種清涼飲料。 宋 林洪 《山家清供·沆瀣漿》:“ 張一齋 飲客,酒酣,簿書 何君 時峰 出沆瀣漿一瓢,與客分飲,不覺酒容為之灑然。問法,謂得之禁苑,止用甘蔗、蘿菔各切方塊以水爛煮而已。”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偏安佚豫》:“後苑進沆瀣漿,雪浸白酒,上起奏曰:‘此物恐不宜多吃。’太上曰:‘不妨,反覺爽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沆瀣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沆瀣漿”拼音為hàng xiè jiāng,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清露:指夜間凝結的露水,象征自然純淨的液體。
  2. 清涼飲料:特指古代一種解暑飲品,常見于文獻記載。

二、出處與曆史演變

  1. 清露的文學意象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五遊》詩:“帶我瓊瑤佩,漱我沆瀣漿”,以“沆瀣漿”比喻高潔的露水。

  2. 飲料的配方與用途
    宋代林洪《山家清供》記載,沆瀣漿以甘蔗、蘿蔔(蘿菔)切塊煮爛制成,用于酒宴後解酒提神。明代《西湖遊覽志馀》提到宮廷飲用此漿消暑。


三、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沆瀣漿”多作為古語詞出現,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偶用于描述傳統飲品文化。


四、相關成語

需注意與“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區分,二者雖含“沆瀣”但語義迥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山家清供》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沆瀣漿》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沆瀣漿》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言辭、行為虛僞、不可信任。通常用來指代一些言談舉止不端、言而無信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沆瀣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

部首:水(氵)

筆畫:23畫

來源

《沆瀣漿》源自于《史記·項羽本紀》中的典故。當時項羽派劉邦去宴請魏咎,魏咎來到後,追問飯菜的名稱,宴席主人卻糊口亂應,說的是“沆瀣二字”的菜名。魏咎察覺到這是項羽故意讓他難堪,于是憤怒離去。

繁體

在繁體中,沆瀣漿的寫法是「沆瀣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沆瀣漿的寫法是「沆瀣」,後來加上了「漿」字。古時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他的言談舉止完全是沆瀣漿,不可信任。

組詞

沆瀣漿酒、沆瀣漿言、沆瀣楗瓦、沆瀣一氣。

近義詞

言過其實、言不由衷、巧言令色、虛僞、谄媚、奉承。

反義詞

真誠、坦率、可信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