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二的意思、回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二的解釋

改志,二心。指改嫁。《太平禦覽》卷四四一引 晉 杜預 《女記》:“二******者, 淑 也, 昺 也。 淑 喪夫守寡,兄弟将嫁之,誓而不許,為書曰:‘蓋聞君子導人以德,矯俗以禮。是以列士有不移之志,貞女無迴二之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回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回二(拼音:huí èr)指改志、二心,特指女性在喪夫後不再守寡而選擇改嫁的行為。

二、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杜預《女記》中的記載:

“貞女無迴二之行”(《太平禦覽》卷四四一引),意為貞潔的女子不會改變志向(指不改嫁)。

三、語境與用法

  1. 古代倫理觀念:
    常用于強調女性“從一而終”的貞節觀,如“無迴二之行”即贊揚不改嫁的操守。
  2. 文學引用:
    唐代陸龜蒙、宋代陸遊等詩人曾用“回二”表達時間或場景的轉換(如“周回二十裡”),但此用法與“改嫁”無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四、現代意義

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讨論中,需注意其隱含的舊時倫理色彩。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太平禦覽》或晉代女性史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回二的意思

《回二》是一個成語,意為回複答複的次數,即第二次回答或答複。常用來表示回應對方的問題或請求後,再次進行補充說明或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回二》的拆分部首是囗和二,其中囗表示包圍,二表示次序。

根據《康熙字典》,《回二》的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和繁體

《回二》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索秩也,無所可回矣。”後來逐漸轉化成了表示回答的次數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回二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回字的形狀與現在稍有不同。古代漢字中的回字由「回」和「囗」兩個部分構成,表示旋轉、往複等動作。

例句

1. 他問了我一遍,我回了他兩遍。

2. 我重新思考後,回二這個問題。

3. 經過多次回二,終于找到了解決方案。

組詞

回答、回應、回複、回顧、回訪、返回、回轉

近義詞

回複、答複、應答

反義詞

提問、問題、索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