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实封的意思、食实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实封的解释

谓受封爵并可实际享用其封户租赋。《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於时食实封者凡一百四十餘家。” 胡三省 注:“ 唐 制:食实封者,得真户,户皆三丁以上,一分入国。 开元 定制,以三丁为限,租赋全入封家。”《宋史·职官志十》:“食实封:一千户、八百户、五百户、四百户、三百户、二百户、一百户……亲王、重臣有特加至数千户者。”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汉唐食封之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实封”是中国古代封爵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受封者实际享有封户的租税收入,区别于仅有虚名而无经济收益的“虚封”制度。该制度在唐代尤为典型,是朝廷对功臣、宗室或重臣进行经济赏赐的重要方式。

从词源构成来看,“食”指享用,“实”强调实际收益,“封”即封地或封户,合称意为“实际享用封地的赋税”。《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唐代封爵有实封与虚封之别,实封者,真食其封户之租税也”(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亲王食实封者“岁入有差,自八百户至千户”,国公则“三百户至五百户”(来源:《新唐书·百官志》)。

该制度的实施需经过户部登记造册,封户被称为“封丁”,其缴纳的租调直接由受封者收取。例如《唐会要》载有“诸王、公主食实封,皆以课户充”,表明封户需承担实际赋税义务(来源:《唐会要·卷九十》)。这一制度既体现皇权对臣属的恩宠,也构成唐代财政分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食实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指受封爵位者不仅获得封号,还可实际享用其封户缴纳的租赋。这一制度在唐宋时期较为典型,具体特点如下:

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受封者(如亲王、功臣)被授予一定数量的封户,这些封户的租税部分或全部归封主所有,而非仅虚衔。例如唐代规定,封户需满足“三丁以上”,其税收按比例分配:一部分上交国家,剩余归封主。

  2. 历史背景

    • 唐代:封户租赋分配曾有“一分入国”的规则,即封主仅取部分税收。开元年间改为“租赋全入封家”,但限制每户三丁。
    • 宋代:封户数量被严格分级(如一千户至一百户),且多为象征性赏赐,实际经济特权逐渐削弱。
  3. 与虚封的区别
    虚封(如“食邑××户”)仅名义上享有封户,无实际收益;“食实封”则是实权贵族的经济特权体现。

注意误区

部分网络解释(如“吃饭、睡觉实在”)为现代误读,与该词历史本义无关。正确含义需结合古代封爵制度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详恭敬八搨将军不哼不哈常参搽脂抹粉痴箭答声點拍涤畅地下修文洞精二化螟发礼风类黻裳负下干理高分子化合物高陆公请苟止鼓纛还觊后殿华辉恢扬猳国皛皛捷报频传憬然有悟蠲略蓝采和邋遢货连环策论争眸瞩南竹抛弃棚垜扑揞巧舌啓迪畦畎人面商祭勺状软骨沈氛绳橛之戏十八高贤受孕私諡松畅谈道儿填阬满谷汀濆往述乡科香料面襄野详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