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農業和牧業。《宋史·張齊賢傳》:“入寇則田牧頓失,擾邊則守備可虞。”
(2).指從事農牧生産。《後漢書·馮衍傳下》:“将西田牧肥饒之野,殖生産,修孝道,營宗廟,廣祭祀。”
(3).指畜牧。 漢 桓寬 《鹽鐵論·西域》:“往者 匈奴 據 河 山之險,擅田牧之利,民富兵強,行入為寇。”《後漢書·馬援傳》:“﹝ 援 ﹞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 況 ,欲就邊郡田牧。” 清 顧炎武 《秀州》詩:“将從 馬伏波 ,田牧邊郡北。”
(4).打獵與放牧。《魏書·崔光傳》:“今求遣國子博士一人,堪任幹事者,專主周視,驅禁田牧,制其踐穢,料閲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補綴。”
“田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綜合各權威來源信息,具體釋義如下:
農業與牧業的統稱
指農耕和畜牧兩種生産活動的結合,強調社會經濟中兩種基礎産業的并重。例如《宋史·張齊賢傳》提到“入寇則田牧頓失”,體現農牧業對國家穩定的重要性。
從事農牧生産的行為
表示以耕種和放牧為職業,如《後漢書·馮衍傳》中“将西田牧肥饒之野”,描述通過農牧活動發展生産。
專指畜牧活動
在特定語境下可單獨指代畜牧業,如《鹽鐵論·西域》提到匈奴“擅田牧之利”,強調其畜牧經濟的優勢。
打獵與放牧的結合
部分文獻中,“田牧”也包含狩獵與畜牧的雙重含義,反映古代農牧社會的複合型生産方式。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和現代用法的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鹽鐵論》等原始文獻。
田牧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田地草場的意思,主要指農田和牧場。
田牧的拆分部首為田和牛,總共有9畫。
田牧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田字代表田地,牧字代表放牧、飼養。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在田地放牧牛羊。
繁體字中“田牧”沒有變化,仍然是“田牧”。
在古代,漢字寫法存在一定的變化。例如,在楚文字體中,“田牧”可能被寫成“”。
1. 他勤奮地耕種和養牛,田牧生活過得很充實。
2. 這片草原是他家的田牧場,每年春天都會迎來一大批遊客。
3. 他從小就生活在田牧的環境中,對農牧業非常了解。
1. 田園:表示鄉村、農田的意思。
2. 牧場:指專門用來放牧的場地。
3. 農田:表示農耕的田地。
1. 農牧:與田牧意思相似,都指涉及農田和牧場的事物。
2. 農耕:主要指農田中的耕種和農作物的種植。
城市化:與田牧相對,表示農村向城市發展的過程或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