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通的意思、十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通的解释

《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 清 乾隆 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 刘锦藻 《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通"是中国古代十部典章制度类史书的总称,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的重要文献汇编。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方面阐释:

一、核心释义

"十通"指《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及其后续七部续作构成的十部政书总集。这类著作以"通"为名,旨在系统梳理历代典章制度的源流演变,体现"会通古今"的史学思想。其内容涵盖职官、礼乐、刑律、食货(经济)、选举、兵制等国家治理的核心领域,是古代典制体史书的巅峰代表 。

二、具体构成

"十通"由两部分组成:

  1. 前三通(唐宋):
    • 唐·杜佑《通典》:中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分九门类,开创政书体例 。
    • 宋·郑樵《通志》:以"二十略"为核心,侧重典章与文化制度考辨 。
    • 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扩充《通典》门类至二十四考,详载宋以前制度 。
  2. 后七通(明清续作):

    清代官修《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合称"续三通"),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清三通"),另加刘锦藻私撰《清朝续文献通考》,共同构成对前代制度的补充与清代制度的系统记录 。

三、学术价值与意义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华书局点校本《通典》出版说明(链接
  2. 《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十通"词条
  3.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文献通考》提要(链接

当代学者指出:"十通"的编撰传统反映了中国古代史家对制度文明传承的自觉,其体例创新与史料整合能力至今影响深远(《中国古代史学研究》2023)。

网络扩展解释

“十通”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作为历史文献的总称(主要释义)

  1. 构成与演变
    指《通典》等十部典制体史书的总称,其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 三通: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郑樵《通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 九通:清代乾隆年间增补《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
    • 十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最终形成十部。
  2. 内容特点
    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例如《通典》专述典章制度沿革,《文献通考》侧重经济制度分析。

二、作为成语的引申含义

  1. 基本释义
    “十通”由“十”(广泛)和“通”(沟通)组成,形容具备与各方交流的能力,强调全面性与通达性。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人际交往或跨领域协作中表现出的广泛适应力,如“他学识渊博,堪称十通”。

三、区分要点

若需进一步了解“十通”文献的版本或研究,可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累白头行保释鉢袋不更事不忍卒读操揔昌胤楚赋初秋顶冒涤汰恩除風旆纲提领挈观点馆选圭璧鬼木串归兽何取核仁哗剌魂子胡绳户晓剪报嚼齶捶床接纳竟旦近位旧家究明拘谫郎吏亮鋥鋥鳞次率率梅落盼盼茶茶戚家请赏青玄九阳上帝劝来忍屑戎辔三花脸上变圣惪沈切寿司睡铺素波碎剁铁屋五禅无口匏仙袂显民销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