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飾身的意思、飾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飾身的解釋

猶修身。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書》:“其次者,行有過僻,志有深傲,飾身不由乎禮樂,行己不在乎是非。” 宋 程大昌 《考古編·中庸論三》:“蓋其曰戒、曰矯、曰擇、曰遵,方飾身以求,而未能拟道以參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飾身”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和語義演變來理解:

  1. 修身之義(古義)
    源自唐代文獻,指通過禮樂規範修正自身品行。如皮日休《移元徵君書》提到“飾身不由乎禮樂”,強調修身需遵循禮樂準則。宋代程大昌進一步将“飾身”與道德修養關聯,認為需通過戒、矯、擇等行為完善自我。

  2. 裝飾身體(今義引申)
    現代用法中,詞義擴展為通過服飾、飾品等外在裝飾彰顯身份或追求美觀,隱含對虛榮的批判。如查字典解釋其為“穿戴裝飾品以顯示地位或追求時尚”。

  3. 語義辨析

    • 古義側重内在修養,與“修身”同源,常見于儒學經典。
    • 今義偏向外在修飾,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含貶義(如過度追求外表)。

其他補充
唐代詩句“學問非飾身”進一步印證其古義與内在修養相關。需注意,低權威網頁(如-6)雖重複古義,但内容混雜防盜器、立冬習俗等無關信息,故未采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飾身的意思

飾身是一個動詞,意為給自己的身體增添裝飾、打扮或修飾。通常用于形容人們為了追求美麗、獨特或時尚而進行的裝扮。

拆分部首和筆畫

飾身的部首是⾖ (shǐ),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飾身”一詞源自于漢語。在繁體字中,飾身的寫法為「飾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飾身的寫法有時也會以「飾體」的形式出現。在骨器時代,人們會用動物的骨骼、貝殼、石塊等物體來裝飾自己的身體,在那個時期,也可以将這些行為稱為飾身。

例句

1. 她喜歡在特殊的場合飾身,穿着華麗的禮服和閃亮的首飾。

2. 女演員們在舞台上精心飾身,以吸引觀衆的目光。

3. 他用彩色紋身來飾身,展示他的個人風格和獨特性。

組詞

1. 服飾:指衣着打扮,特指衣服和飾物的組合。

2. 飾品:指佩戴在身上的裝飾物品,如項鍊、手镯等。

3. 裝飾:指為了美化外觀或增加吸引力而進行的修飾。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打扮、裝束、時尚、美化。

反義詞:質樸、樸素、不修邊幅、散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