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借的意思、恩借的詳細解釋
恩借的解釋
謂帝、後給予的恩惠和寬容。《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肅小心,動有法度,承事 陰後 ,夙夜戰兢,接撫同列,常克己以下之,雖宮人隸役,皆加恩借。”《資治通鑒·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既有以恩之,又假借以辭色。”
詞語分解
- 恩的解釋 恩 ē 好處,深厚的情誼:恩愛。恩賜。恩寵(指帝王對臣下的優遇和寵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開恩。 仇怨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借的解釋 借 è 暫時使用别人的財物等:借用。借閱。借賬。借據。借條。 暫時把財物等給别人使用:借錢給人。 假托:借口。借端。借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題發揮。 依靠:憑借。借勢。 還 筆畫數:; 部首:亻;
網絡擴展解釋
“恩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帝王、後妃的恩惠和寬容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恩借(ēn jiè)指皇帝或皇後給予的恩惠與寬待,強調上位者對下屬或臣民的體恤與包容。例如《後漢書》中記載,鄧皇後對待宮人時“皆加恩借”,即通過克己寬厚的方式施恩。
來源與用法
-
曆史典籍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描述鄧皇後以謙恭态度對待宮人,體現皇家恩澤。後《資治通鑒》亦引此例,胡三省注疏中進一步闡釋其意。
-
文學引用
唐代劉長卿詩句“權分金節重,恩借鐵冠雄”,宋代王安石“鄉壘新恩借舊朱”,均以“恩借”表達帝王授予的榮耀或特殊待遇。
-
詞義解析
- “恩”指恩惠,“借”在此處引申為寬容、假托(如“借故”),而非現代“借用”之意。
- 整體強調自上而下的恩典,多用于宮廷或官場語境。
“恩借”是古代對皇權恩賜的特定表述,兼具恩惠與寬容雙重含義,常見于史書與詩詞。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可通過文獻了解其文化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恩借(ēn jiè),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感激别人的恩情,需要回報或報答。
拆分部首和筆畫:恩(人口),借(亻足寸屮)。
來源:《恩借》的成語源自于《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故事中,劉備請孔明出山,孔明答應了劉備的請求,借給他兄弟劉禅鎮守荊州,這是孔明對劉備的恩情的回報。後來,人們用“恩借”這個成語來形容感激别人的恩情,需要回報。
繁體:恩借(恩借)
古時候漢字寫法:恩借(恩借)
例句:
1. 他對我非常好,我感激他的恩借。
2. 我不能忘記他的恩借,我會盡力回報他。
組詞:感激、回報、關懷、幫助
近義詞:恩情、恩惠
反義詞:冷漠、恩怨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