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视民如伤的意思、视民如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视民如伤的解释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孟子·离娄下》:“ 文王 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赵岐 注:“视民如伤者,雍容不动扰也。” 孙奭 疏:“言 文王 常有恤民之心,故视下民常若有所伤,而不敢以横役扰动之。” 晋 潘岳 《关中诗》:“明明天子,视民如伤。”亦作“ 视下如伤 ”、“ 视人如伤 ”。《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 唐 杨炯 《为梓州官属祭陆郪县文》:“居传其政,爱人如子;山则有梁,镇兹一方;君宏其道,视人如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视民如伤”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ì mín rú shāng,其核心含义是形容统治者或官员将百姓视为有伤病的人一样,给予细致关怀和谨慎对待。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看待百姓如同对待伤口”,比喻治理者以极度谨慎、爱护的态度对待民众,避免加重其疾苦。它强调在位者应体恤民生,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

2.出处与典故

3.深层内涵

4.近义词与反义词

5.文化影响

该成语被历代儒家学者推崇,成为传统政治文化中“仁政”思想的典型表达,强调统治者对民众疾苦的共情与责任感。


“视民如伤”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政治伦理的体现,倡导以谦卑、谨慎的态度对待百姓,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视民如伤

《视民如伤》这个词是指对待人民群众时冷漠无情、不顾民众利益的态度。它由两个词汇组成,分别是“视”和“民如伤”。

“视”字属于“见”部,它的拆分部首是“目”,有“明、目、观、视”的意思。而“民如伤”是一个成语,由“民”和“如伤”两个词组成。“民”字属于“人”部,拆分部首是“亻”,表示人民群众。“如伤”是指像伤害一样对待。

《视民如伤》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献《左传》。这个词繁体字写作“視民如傷”,在繁体字中,“視”字的右边多了一个“罒”,而“傷”字的右边是“倉”。这种写法是古代对汉字的写法。

例句: 1. 政府对待贫困人群的态度让人感觉到了《视民如伤》。 2. 他的领导风格总是对下属充满了《视民如伤》的态度。

组词:视而不见、视若无睹、对民不理、冷漠无情。

近义词:漠视群众、不顾民生。

反义词:关心民众、爱民如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