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保太監的意思、三保太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保太監的解釋

明成祖 時大航海家太監 鄭和 ,小字 三保 ,故稱“三保太監”。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六·三保太監》:“ 永樂 丁亥,命太監 鄭和 、 王景弘 、 侯顯 三人往東南諸國,賞賜宣諭。今人以為 三保 太監下洋,不知 鄭和 舊名 三保 ,皆靖難内臣有功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保太監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尊稱,其名稱内涵可從曆史背景、官職體系與文化語境三方面解析:

一、名稱由來與官職屬性 "太監"指明代宦官體系中高階官職,鄭和因功受封"内官監太監",屬正四品官階(來源:《明史·職官志》)。"三保"為佛教用語"三寶"的轉譯,源于鄭穆斯林家族對佛典術語的轉用,《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特别注明其宗教文化淵源。

二、曆史功績定位 鄭和在1405-1433年間七次率船隊遠航,史稱"鄭和下西洋"。其船隊規模達二百餘艘,人員超兩萬七千,航迹遍及東南亞、南亞、西亞與東非三十餘國(來源:中華書局《中國航海史綱》)。明成祖賜姓"鄭"以表彰其功勳,故官稱全名為"欽差總兵太監鄭和"。

三、文化符號演變 "三保太監"稱謂在明清文獻中完成從官職到文化符號的轉化。《瀛涯勝覽》《星槎勝覽》等明代航海文獻均以此稱謂記錄其事迹,清代《四庫全書》史部典籍沿用該稱,形成固定曆史名詞(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海外史料中的鄭和形象》)。

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該詞條定義為:"明代航海家鄭别稱,因其官職與佛教尊稱得名,特指率領龐大船隊開展七次遠洋航行的重要曆史人物。"(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說明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三保太監”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别稱,其含義與他的身份及經曆密切相關:

詞義解析

  1. 名稱由來
    鄭和本名馬和,小名三保(或三寶),因在靖難之役中立功,被明成祖朱棣賜姓“鄭”,并升任内官監太監(正四品官職)。民間習慣以其小名稱呼他,故稱“三保太監”。

  2. 身份背景
    鄭和是回族,1371年生于雲南昆陽,12歲被明軍俘虜後淨身入宮,後成為朱棣的親信宦官。他出身伊斯蘭教家庭,祖父與父親曾赴麥加朝聖,這為他後來航海積累了文化認知。

  3. 曆史成就
    鄭和于1405年至1433年間七次下西洋,率領龐大船隊訪問亞非30餘國,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壯舉。其航海時間早于哥倫布、麥哲倫,是古代中國對外交流的标志性事件。

補充說明

“三保太監”既是對鄭和官職與小名的結合稱謂,也承載了其作為航海先驅的曆史象征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保白彪蒙禀明不知量常秩吃死人不吐骨頭代面豆秧福不盈眦伏雞負囊幹托光顔海虎絨海獺函牛之鼎賀燕護臘瀖濩囏阨澆波交鬪家宴金翠即速具聞快惬款額良方兩閘連史籬落令不虛行冒塵悶頭綿視頗説輕褊七條人死留名三消澀噎山居生具滲涸雙兔碑水花順軌說兵機四明狂客太空人通儒達士媮娛先鞭香樟憲極賢正邪鬼謝天地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