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on in the same old way;be a slave to old methods of doing things;follow the conventional tradition] 墨守成規,沿用舊法。指照老規矩辦事
後之君子,蹈常而襲故,惴惴焉懼不免于天下。——宋· 蘇轼《伊尹論》
見“ 蹈常習故 ”。
“蹈常襲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ǎo cháng xí gù,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遵循常規舊法,因循守舊,不創新變通。含貶義,多用于批評固守傳統、不願突破的人或行為。
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漢典、蘇轼文集等權威來源。
《蹈常襲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陷入固守陳舊思想和行為的境地,沒有創造性地思考和行動。
《蹈常襲故》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蹈(走,足部):走字(156) + 足字(157)
常(常識):屍字(44) + 工字(48) + 廾字(54)
襲(被,絲織品):衣字(145) + 絲字(189)
故(事情):攵字(66) + 古字(49)
《蹈常襲故》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夫蹈常者,非異時也;襲故者,非異事也。”後來逐漸演變為成語。
《蹈常襲故》的繁體寫法為「躥常襲故」。
在古時候,成語《蹈常襲故》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他一直蹈常襲故,不肯接受新思想和新方法。
蹈禍從端、襲擊、故土、常人、襲擾
墨守成規、泥古不化、固步自封、守舊
開拓進取、創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