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禅林中稱熟習禮儀,負責指導來自四方雲遊僧侶之人。《古尊宿語錄》卷十一:“師同 大愚 數輩辭 汾陽 ,相讓不肯作參頭。”
(2).泛指和尚或道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幾個參頭行者,着箭後即時坐化。”《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問行者道:‘參頭,仙鄉何處?’”
“參頭”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佛教術語和成語兩類解釋:
具體職責
指禅宗寺院中負責指導雲遊僧侶禮儀、協調新到僧人事務的僧人。這類角色需熟習佛門禮儀,常由經驗豐富的僧人擔任。
例:《董西廂》記載“幾個參頭行者,着箭後即時坐化”,《喻世明言》中也有對參頭職責的描述。
泛稱僧人/道人
在廣義上,“參頭”可泛指普通僧人甚至道人,尤其用于對修行者的稱呼。如金代《西廂記諸宮調》中“參頭行者”即指僧人。
在《查字典》中記載,“參頭”被解釋為“做事缺乏主見,盲目模仿他人”,源自《增廣賢文》“參頭人,瞻前顧後”。不過此用法在其他權威典籍中較少出現。
參頭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多重含義。在日常生活中,參頭通常指的是一種植物,即參類植物的頭部,如人參、山參等。同時,參頭也可以引申為特定事物的起始部分。
參頭的部首是"厶",總共有9個筆畫。
參字的來源與"厶"和"叟"兩個部分相關。"厶"代表了山的形狀,而"叟"則表示老人。因此,參字的形象意義即為山中老人。
參字的繁體字形為"參"。
古時候,參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文字中,參字沒有"叟"部分,而是由"厶"和"又"兩部分組成。"厶"代表了山形,而"又"則是一隻手的形狀。這種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字義相同。
1. 他一頭大汗,像個從山中參頭走出來的老人。
2. 這種植物的參頭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
參與、參謀、參拜、參加、參觀、不參、參差不齊
和參頭意思接近的詞語包括:頭、起始、開頭、開端、開始。
和參頭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尾、結尾、結束、終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