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牛喘的意思、牛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牛喘的解釋

牛因熱而喘氣。 漢 丞相 丙吉 關心農事的典故。《漢書·丙吉傳》:“ 吉 又嘗出,逢清道羣鬭者,死傷橫道, 吉 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裡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後失問,或以譏 吉 , 吉 曰:‘民鬭相殺傷, 長安 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罸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和陰陽,職(所)當憂,是以問之。’”後亦用以比喻庶民之疾苦。 唐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書言懷》:“鳳巢方得地,牛喘最關心。” 宋 梅堯臣 《和劉原甫十二月十日試墨》:“道旁牛喘誰復問,佛寺吹螺空唱號。” 明 李東陽 《問喘詞》:“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車問牛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牛喘”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牛因炎熱或過度勞累而急促喘氣。該詞源自《漢書·丙吉傳》典故,漢代丞相丙吉在巡視時,見百姓鬥毆死傷不聞不問,卻因牛喘吐舌而駐足詢問,以此體現他對農事節氣的重視。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庶民疾苦:丙吉認為牛喘可能反映氣候異常,進而影響農業生産,暗含對民生根本問題的關切。
  2. 形容極度疲勞:後衍生為形容詞,描述人或事物因長時間高強度勞作而筋疲力盡的狀态,如“累如牛喘”。

三、文化背景

丙吉的典故體現了古代“重農”思想,認為宰相應關注影響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如節氣、農事),而非具體治安事件。此故事成為成語“丙吉問牛”的出處,常被引用讨論為政者應具備的宏觀視野。


注:權威來源主要參考《漢書》相關記載,現代語義延伸參考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牛喘的意思

牛喘多指牛在體力消耗過度後呼吸急促的狀态。也可以引申為人在劇烈運動或極度疲勞時呼吸急促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牛喘由兩個漢字組成:牛(chou1)和喘(bei4)。

牛的部首是⺧,共有四畫。

喘的部首是口,共有十畫。

來源

牛喘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小雅·鶴鵲》:“鶴鵲在于河之洲,犬、牛、羊及鹿。”這裡的“牛”很可能指牛呼吸急促的狀态。

繁體

牛喘的繁體字為「牛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一種漢字書寫方式稱為「篆書」。牛喘的篆書書寫形式如下:

牛喘篆書

例句

1. 長跑過後,他氣喘籲籲地停了下來。

2. 當牛在農場耕作時,如果走得太快會喘得非常厲害。

3. 經過艱苦的訓練,他終于能夠連續遊泳一千米而不感到喘。

組詞

呼吸、喘氣、喘忙、氣喘籁籁

近義詞

氣喘、呼吸急促、喘息

反義詞

吸氣、悠閑、從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