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焦唇敝舌的意思、焦唇敝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焦唇敝舌的解釋

謂費盡口舌。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愛護 ************ ,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為了使我們得有剪辮的自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焦唇敝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o chún bì shé,其核心含義是費盡口舌,形容反複勸說或解釋而耗費大量精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明代呂坤《呻吟語》:
    原文提到“終日三五聚談,焦唇敝舌,成得甚事?”,強調空談無益。
  2.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
    魯迅用此詞表達對國家的關切:“我的愛護中華民國,焦唇敝舌,恐其衰微……”。

近義詞


例句


擴展說明

該成語通過“唇焦”“舌敝”的具象化表達,生動體現了言語過度消耗的狀态,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中。若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中的補充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焦唇敝舌的意思

《焦唇敝舌》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說話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活潑的表達。它可以用來形容語言單調乏味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焦唇敝舌》由“火”、“口”、“攵”、“口”、“舌”五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焦唇敝舌》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左傳·哀公二十三年》:“言不如行,則靈我們之耳目矣;言不懲焉,則民敝焉。”後來形成了成語“焦唇敝舌”來描述說話單調乏味的情況。

繁體

繁體字為「焦唇敝舌」,讀音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焦」的寫法為「燋」,「敝」的寫法為「斃」。現代漢字簡化後,文字寫法有所改變。

例句

他在演講中一本正經地念人,可是話都是些無聊的常識,實在是焦唇敝舌。

組詞

焦心忡忡、敝帚自珍、舌燦蓮花

近義詞

言之無味、枯燥無味、無聊呆闆、索然無味

反義詞

口若懸河、娓娓動聽、生動有趣、抑揚頓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