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星帶月的意思、披星帶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星帶月的解釋

頂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歸或夜行。 唐 呂岩 《七言》詩之九四:“擊劍夜深歸甚處,披星帶月折麒麟。”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折:“披星帶月心腸緊,過水登山腳步勤。” 陳毅 《春興》詩:“夜飯在田壟,披星帶月歸。”亦作“ 披星戴月 ”。或省作“披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庭中》:“中庭款步自心疑,怎披星而出又復見星輝。” 清 陳夢雷 《宿桑乾題壁》詩:“羽書夾道披星疾,遊騎千羣逐草驕。” 劉紹棠 《花街》一:“每日早出晚歸,兩頭披星戴月,白天看不見他們的影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披星帶月”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也寫作“披星戴月”,兩種寫法均被認可,但後者更為常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字面指身披星光、頭頂月亮趕路,強調在外時間長、辛勞奔波的狀态。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唐代呂岩《七言》詩:“擊劍夜深歸甚處,披星帶月折麒麟。”
    • 元代文學作品如《合同文字》中也有使用:“披星帶月心腸緊,過水登山腳步勤。”
    • 明代《初刻拍案驚奇》進一步推廣了這一用法。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 近義詞:早出晚歸、栉風沐雨。
    • 反義詞:遊手好閑、悠閑自得。

例句參考

常見疑問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星帶月》的意思

《披星帶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穿行夜空時星月映照的景象,也用來形容旅途艱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披星帶月》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衣,手的拆分部首是手,衣的拆分部首是衤。根據拆分的部首,可以得知這個詞的讀音是“pi1 xing1 dai4 yue4”。其中,“帶”和“月”的讀音是“dai4”和“yue4”,分别表示“帶”和“月”。

來源和繁體

《披星帶月》來源于唐代杜甫的《旅夜書懷》詩:“披星帶景,決眦入峰巒。”該詩描寫了杜甫夜間旅途中星月璀璨的景象,後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成語。在繁體字中,《披星帶月》的書寫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拆分部首手的字形比較簡單,類似于一個“人”字的右半邊;拆分部首衣的字形類似于一個披着衣服的人。整個詞的字形結構比較簡單,沒有太多變化。

例句

1. 夜深人靜,他獨自一人披星帶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2. 他整夜勞累地披星帶月地奔波,終于完成了任務。

組詞

星空、夜行、穿越、星光、艱難

近義詞

星光燦爛、星月交輝、閃爍星光

反義詞

日出而作、陽光明媚、白天出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