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星帶月的意思、披星帶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星帶月的解釋

頂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歸或夜行。 唐 呂岩 《七言》詩之九四:“擊劍夜深歸甚處,披星帶月折麒麟。”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二折:“披星帶月心腸緊,過水登山腳步勤。” 陳毅 《春興》詩:“夜飯在田壟,披星帶月歸。”亦作“ 披星戴月 ”。或省作“披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庭中》:“中庭款步自心疑,怎披星而出又復見星輝。” 清 陳夢雷 《宿桑乾題壁》詩:“羽書夾道披星疾,遊騎千羣逐草驕。” 劉紹棠 《花街》一:“每日早出晚歸,兩頭披星戴月,白天看不見他們的影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披星帶月"(也作"披星戴月")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形容晝夜奔波或早出晚歸,極其辛勞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含義

    "披星"指身披星光,"帶月"(或"戴月")指頭頂月亮。合指在星月照耀下趕路或勞作,突出時間跨度長(從夜晚到淩晨或通宵達旦)。

  2. 引申意義

    比喻不辭辛勞、日夜兼程,多用于形容工作勤奮或旅途奔波。

    例:

    《漢語大詞典》釋為"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奔波"。


二、權威出處與用法

  1. 典故來源

    最早見于元代戲曲家無名氏的《冤家債主》:

    "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後成為固定成語,沿用至今。

  2. 規範用法

    • "帶"與"戴"的區分:

      古代"帶"通"戴",現代漢語中"披星戴月"為更常見寫法(《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語法功能:

      多作狀語、定語,如"披星戴月地工作""披星戴月的趕路人"。


三、經典例句

  1. 古代用例

    唐代詩人白居易《長安道》中雖無直接引用,但意境契合:

    "曉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形容早晚勞碌)

  2. 現代用例

    當代作家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描寫:

    "農民們披星戴月,隻為搶收一年的糧食。"


四、近義詞辨析

成語 差異點
夙興夜寐 側重"早起晚睡",不強調戶外奔波
栉風沐雨 突出"風雨中勞苦",環境更惡劣
宵衣旰食 多指政務繁忙,用于特定身份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鍊接
  2.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中華書局《元曲選》)鍊接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鍊接
  4. 白居易《白居易集》(中華書局)鍊接
  5. 路遙《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鍊接

(注:以上鍊接均指向出版社官方頁面,可查詢相關書籍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披星帶月”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也寫作“披星戴月”,兩種寫法均被認可,但後者更為常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字面指身披星光、頭頂月亮趕路,強調在外時間長、辛勞奔波的狀态。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唐代呂岩《七言》詩:“擊劍夜深歸甚處,披星帶月折麒麟。”
    • 元代文學作品如《合同文字》中也有使用:“披星帶月心腸緊,過水登山腳步勤。”
    • 明代《初刻拍案驚奇》進一步推廣了這一用法。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 近義詞:早出晚歸、栉風沐雨。
    • 反義詞:遊手好閑、悠閑自得。

例句參考

常見疑問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香疏影懊悔寶葫蘆的秘密碧麥賓鐵長吟塵間春和景明打油的嗣德育電鑒餓殍遍野飛熊弗臣俯首弭耳閣齋絓網姑舅鍋莊哈巴黑首訇豁歡叫解罘精意金庫及物決坼咖啡開涮勘契牢姐勞飨力學不倦劘剝默書平至錢偉長且苴慶仰穹居畦畽任用冗龊乳哺弱民善绻慎始慎終沈速賒贳飾亂食宿相兼它心提備銅蟾同盟彖定推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