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竹子编织,可盛放粮食或其他食品的器具。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梅津食箩》:“一 越 人为之语,曰:‘ 梅津 一生辛勤,只办得食箩一担。’”《水浒传》第二九回:“ 施恩 当时打点了,叫两个僕人,先挑食箩酒担,拿了些铜钱去了。”
“食箩”一词有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实物器具
指用竹子编织的容器,用于盛放粮食或食品。该用法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癸辛杂识别集·梅津食箩》记载梅津“一生辛勤,只办得食箩一担”;《水浒传》第二十九回也提到施恩“先挑食箩酒担”的场景。这类竹编器具常见于古代生活,兼具实用性和便携性。
成语比喻
衍生为形容“狼吞虎咽、贪婪无度”的行为,含贬义。此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指像吃空箩筐般不知节制,后扩展至物质追求的贪婪表现。现代多用于批评过度索取的行为,如“他赚钱如食箩,永不知足”。
需注意两种含义的差异:实物义为中性描述,成语义含批判色彩。古籍中多指器具,而比喻用法多见于文学性表达。
食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一种装食物的器具,类似于现代的锅、盆等。
食箩的部首是食,总共由9个笔画组成。
食箩是一个古代的汉字,所以它的确切来源已经无法考证。
繁体字食箩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食箩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和现代写法相似。
我将食物装进食箩中,带上野餐。
食物、食材、箩筐、箩子
食器、食盒、食盘
空箩、无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