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實廪的意思、實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實廪的解釋

(1).充實糧倉。《後漢書·樊宏傳論》:“分地以用天道,實廪以崇禮節。”《南齊書·崔祖思傳》:“籍稅以厚國,國虛民貧;廣田以實廪,國富民贍。” 唐 劉禹錫 《賀赦表》:“恤刑已責,實廪蠲徭。”

(2).指正額廪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監生選正官》:“近年準貢事起,初猶以實廪,十年科舉三次者加納,既而甫補廪,未科舉者亦濫觴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實廪是漢語古語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

一、本義指糧倉充實 《漢語大詞典》解釋為“糧倉中儲存的谷物充足”,源于古代農耕社會對糧食儲備的重視。如《漢書·文帝紀》載有“實廪庾”的表述,特指官府糧倉的豐盈狀态。此用法常見于古代經濟類文獻,反映國家對糧食安全的管理制度。

二、引申指實際俸祿 《辭源》收錄該詞在唐宋時期的特殊用法,指官員實際領取的俸米數量。唐代實行職田制度時,“實廪”與名義俸祿形成對比,如《新唐書·食貨志》記載官員“實廪不過三百石”,特指剔除損耗後的實得祿米。

該詞的構詞法屬偏正結構,“實”表充實、真實,“廪”為儲存谷物的建築,《說文解字》釋“廪”為“谷所振入”,其甲骨文字形即象露天的谷堆形态。相關派生詞包括“廪生”(明清由官府供給糧食的生員)、“廪膳”(官府供給的膳食)等。

網絡擴展解釋

"實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其釋義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1. 充實糧倉(核心本義)
    該含義源于“實”的充實之意與“廪”(lǐn,官辦糧倉)的組合,指通過儲備糧食增強國家物資基礎。例如:

    • 《後漢書·樊宏傳論》提到“分地以用天道,實廪以崇禮節”,強調糧倉充實對社會治理的重要性。
    • 《南齊書·崔祖思傳》中“廣田以實廪”則體現農業政策與倉儲建設的關系。
  2. 指代正額廪生(明清引申義)
    明清時期,“廪生”指享受官府錢糧補助的生員,而“實廪”特指正式在冊的廪生名額。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記載,實廪生需滿足“十年科舉三次”等嚴格條件,後因政策放寬逐漸失去門檻。

補充說明:
“廪”字本義為糧倉(甲骨文象形結構為證),後衍生出官府供給糧食的動詞用法。其讀音為lǐn,吳方言中可能讀作入聲lin。

别人正在浏覽...

拔摋辯慧避害就利參部産後熱琛麗撦磔鹑籠顇蹙甸聚調順底掌唔笃遌顔反膺付托輔政乖疑鼓尾豪湍何向環屬慧士家林磵路家庸皆悉旌善卷簾格孔懋口角春風窾要樂平腔良禽擇木淩傲麻雀民冢拿給南藩牛骥共牢切糕清壹清芷人境三币散利上書房聲略獅子骢梭魚慝作偷活屠母王迹危悚溫淳文繹午時縣罄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