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午時的意思、午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午時的解釋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a.m.to 1 p.m.] 指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為舊式計時法

詳細解釋

(1).古代計時法将一天一夜分為十二時辰,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為午時。亦泛指中午前後。 唐 白居易 《晝寝》詩:“不作午時眠,日長安可度?”《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這一個可着了我一藥箭,隻要到午時,他這條命,可就交代了。”

(2).半夜。 宋 王禹偁 《中秋月》詩:“何處見清輝,登樓正午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午時指中國傳統計時中的日中時段,具體為一天中的十一時至十三時。此時太陽位于正南方,是一日中陽氣最盛的時刻,古代常作為作息、祭祀的重要時間節點。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文化内涵

  1. 陰陽象征:午時對應十二地支中的“午”,屬陽火,象征萬物鼎盛。《禮記·曲禮上》載“午者,陰陽交相迫也”,反映陰陽轉換的哲學觀。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民俗關聯:舊時行刑多選“午時三刻”,因古人認為此時陽氣極盛可壓制亡魂陰氣,如《水浒傳》中多處提及此俗。來源:《中國古代民俗志》

科學依據

現代天文學證實,午時是太陽經過本地子午線的時刻(即正午),北半球日影最短。中醫“子午流注”理論則指出午時心經當令,宜靜養忌劇烈活動。據《黃帝内經》研究

引用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午時是古代十二時辰之一,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午時指古代計時法中上午11點至下午1點的時間段,對應現代24小時制的11:00-13:00。在十二地支中屬“午”,故稱“午時”,又稱“日中”“正午”。

二、延伸含義

  1. 泛指中午前後
    除特指11:00-13:00外,也用于描述中午前後的時段,如“午時三刻”。
  2. 文化象征
    • 風水命理:午時陽氣最盛,民間有相關禁忌,如避免暴曬或劇烈活動。
    • 命理說法:午時出生者被認為性格溫和、獨立,但不同來源對命運描述存在差異。

三、相關詞彙

四、曆史與文學引用

唐代白居易《晝寝》詩雲:“不作午時眠,長日安可度?”說明午時作為休息時段的傳統。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時辰劃分或文化習俗,可參考古籍《日時》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鴻滿路暗底子安童怑愌八字沒一撇比例稅擯絶財減慘無人理蟲魚學瘡疾戳紗打揢,打揢兒地光動溶東塗西抹亸懶鵝湖之會二妃工缛觥筵勾擔固要後來之秀擐餅火牆霍驿匠心獨妙江陬兢魂雞群鶴遽即拘纍卡式錄音機潰潰緑酃鳴天鼓軿辂篇詠披麻帶索批示旗甲清東陵青紅幫清湛冗劇上替下陵尚主山峤贍郁攝斂適長公主釋文世襲瘦括括亡身委雲夏陽心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