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六羅漢的意思、十六羅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六羅漢的解釋

指 釋迦 的十六名上足弟子。即 賓度羅跋羅惰阇 、 迦諾迦伐蹉 、 迦諾迦跋厘惰阇 、 蘇頻陀 、 諾讵羅 、 跋陀羅 、 迦哩迦 、 伐阇羅弗多羅 、 戍博迦 、 半托迦 、 羅怙羅 、 那伽犀那 、 因揭陀 、 伐那婆斯 、 阿氏多 、 注荼半托迦 。參見“ 十八羅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六羅漢是佛教中重要的護法群體,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起源

十六羅漢指釋迦牟尼佛的十六位核心弟子,他們受佛陀囑托,不入涅槃,常住世間護持佛法,接受衆生供養并為其種福田。這一概念源自唐代玄奘所譯《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簡稱《法住記》),明确了十六羅漢的身份與使命。


核心職責


十六羅漢成員列表

根據梵語音譯與經典記載,十六羅漢包括(附部分尊稱與特征):

  1. 賓度羅跋羅堕阇(坐鹿羅漢,騎鹿弘法)
  2. 迦諾迦伐蹉(喜慶羅漢,常帶笑容)
  3. 迦諾迦跋厘堕阇(舉缽羅漢,托缽化緣)
  4. 蘇頻陀(托塔羅漢,手持寶塔)
  5. 諾距羅(靜坐羅漢,力士出身修禅定)
  6. 跋陀羅(過江羅漢,象征渡衆生)
  7. 迦理迦(持寶珠,表智慧)
  8. 伐阇羅弗多羅(笑獅羅漢,馴服獅子喻降伏心魔)
  9. 戍博迦(開心羅漢,袒胸露腹顯豁達)
  10. 半托迦(探手羅漢,半跏趺坐)
  11. 羅怙羅(沉思羅漢,佛陀親子)
  12. 那伽犀那(挖耳羅漢,以清淨耳根喻除煩惱)
  13. 因揭陀(布袋羅漢,持布袋納衆生煩惱)
  14. 伐那婆斯(芭蕉羅漢,居芭蕉洞修行)
  15. 阿氏多(長眉羅漢,象征長壽與禅定)
  16. 注荼半托迦(看門羅漢,持杖護法)

與十八羅漢的關系

十六羅漢是佛教經典明确記載的群體,而十八羅漢是後世漢傳佛教中增加的兩位尊者(常見說法為慶友尊者與玄奘,或降龍、伏虎羅漢),屬于文化演變的産物。


如需更詳細的羅漢事迹或圖像特征,可參考《法住記》及佛教藝術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六羅漢

十六羅漢指的是佛教中供奉的十六位羅漢。其中,“十六”代表了數量,表示供奉者對羅漢的崇拜和敬意。“羅漢”是指在佛教中達到了解脫和覺悟的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字由“十”部首組成,共有兩筆。
“六”字由“八”部首組成,共有四筆。
“羅”字由“網”部首和“罒”字組成,共有五筆。
“漢”字由“水”部首和“㡀”字組成,共有七筆。

來源:
相傳,十六羅漢最早出現于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壁畫和雕塑中。後來,隨着佛教的傳播,十六羅漢的形象逐漸在中國各地的寺廟和佛教寺院中供奉。

繁體:
十六羅漢的繁體字為「十六羅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字的形狀與現代寫法不同。如今天的“八”字,在古代寫法中是兩條豎線之間畫兩橫線,類似于“二”。另外,由于曆史的變遷和地域的差異,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字形變化。

例句:
每個佛寺裡都供奉着十六羅漢,他們的雕像栩栩如生,令人敬畏。

組詞:
羅漢寺、羅漢堂、羅漢座、羅漢法師、羅漢像、羅漢菩薩。

近義詞:
十六羅漢的近義詞包括十六尊者、十六阿羅漢。

反義詞:
對于十六羅漢而言,反義詞可以是未成佛、凡夫俗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