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六罗汉的意思、十六罗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六罗汉的解释

指 释迦 的十六名上足弟子。即 宾度罗跋罗惰阇 、 迦诺迦伐蹉 、 迦诺迦跋厘惰阇 、 苏频陀 、 诺讵罗 、 跋陀罗 、 迦哩迦 、 伐阇罗弗多罗 、 戍博迦 、 半托迦 、 罗怙罗 、 那伽犀那 、 因揭陀 、 伐那婆斯 、 阿氏多 、 注荼半托迦 。参见“ 十八罗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六罗汉是汉语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指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嘱咐常住世间、护持佛法的十六位弟子。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四方面:

  1. 宗教定义

    十六罗汉源于梵语“阿罗汉”(Arhat),意为“应供”或“杀贼”,指断除烦恼、证得果位的圣者。据《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记载,他们受佛陀嘱托不入涅槃,以神通力护法度众直至弥勒佛降世。

  2. 成员与职责

    十六罗汉包含宾头卢尊者、迦诺迦伐蹉等具体人物,每位罗汉象征不同修行境界。例如宾头卢尊者以“白发长眉”形象示现长寿与禅定成就,迦诺迦伐蹉则以托钵形态表现布施功德。其群体职能涵盖降魔、传法、教化众生等。

  3. 历史演变

    该信仰在唐代随《法住记》汉译而盛行,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中已出现完整十六罗汉群像。宋代后因添加两位尊者演变为十八罗汉体系,但典籍中仍以十六罗汉为原始依据。

  4. 文化影响

    汉语语境下,十六罗汉融入文学与艺术创作,如苏轼曾为贯休绘《十六罗汉图》题赞诗。北京碧云寺、苏州紫金庵等地现存宋明时期罗汉雕塑,体现其作为佛教中国化典型符号的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十六罗汉是佛教中重要的护法群体,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起源

十六罗汉指释迦牟尼佛的十六位核心弟子,他们受佛陀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世间护持佛法,接受众生供养并为其种福田。这一概念源自唐代玄奘所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明确了十六罗汉的身份与使命。


核心职责


十六罗汉成员列表

根据梵语音译与经典记载,十六罗汉包括(附部分尊称与特征):

  1. 宾度罗跋罗堕阇(坐鹿罗汉,骑鹿弘法)
  2. 迦诺迦伐蹉(喜庆罗汉,常带笑容)
  3. 迦诺迦跋厘堕阇(举钵罗汉,托钵化缘)
  4. 苏频陀(托塔罗汉,手持宝塔)
  5. 诺距罗(静坐罗汉,力士出身修禅定)
  6. 跋陀罗(过江罗汉,象征渡众生)
  7. 迦理迦(持宝珠,表智慧)
  8. 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驯服狮子喻降伏心魔)
  9. 戍博迦(开心罗汉,袒胸露腹显豁达)
  10. 半托迦(探手罗汉,半跏趺坐)
  11. 罗怙罗(沉思罗汉,佛陀亲子)
  12. 那伽犀那(挖耳罗汉,以清净耳根喻除烦恼)
  13. 因揭陀(布袋罗汉,持布袋纳众生烦恼)
  14. 伐那婆斯(芭蕉罗汉,居芭蕉洞修行)
  15. 阿氏多(长眉罗汉,象征长寿与禅定)
  16. 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持杖护法)

与十八罗汉的关系

十六罗汉是佛教经典明确记载的群体,而十八罗汉是后世汉传佛教中增加的两位尊者(常见说法为庆友尊者与玄奘,或降龙、伏虎罗汉),属于文化演变的产物。


如需更详细的罗汉事迹或图像特征,可参考《法住记》及佛教艺术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剥寒罢弱蹩拉碧落黄泉谄害筹兵打禅打夯船黨義打手印大小虎點覷东灾堕偷独舞赶面郭邑古式和玉奸状贾怨敬忌精疲力竭缉综巨笔窥管捆儿里尹罗霄山懋易面折庭争明目盘完擗初头贫约蒲戏暴衣露冠铅母青草瘴起讫群体凝聚力三学射莎十寒一暴士节矢死寺壁私春四科塌八四抬盒贪花陶蒸晚生后学未芽文始五辛菜闲厩小亟夕寐宵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