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霄。 晉 葛洪 《抱樸子·勗學》:“因風而附鳳者,以駑庸之質,猶迴遑乎霞霄之表。”
“霞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詞義
指雲霄,即高空或天空的極高處。該詞由“霞”(日出日落時的雲彩光彩)和“霄”(雲、天空)組合而成,整體帶有詩意化的意境。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勗學》:“因風而附鳳者,以驽庸之質,猶回遑乎霞霄之表。”。此句以“霞霄之表”比喻難以企及的高位或境界,強調借助外力(如“風”)可突破自身局限。
擴展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近義詞,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霞霄是一個漢字詞語,具體意思是指天空中晚霞和雲霞連綿的景象。
霞 (xiá)這個字,由“⺀”和“又”兩個部首組成,拆分成三個筆畫:撇、捺、撇。
霄 (xiāo)這個字,由“雨”和“丂”兩個部首組成,拆分成十一個筆畫:豎、橫、撇、捺、點、撇、捺、豎、捺、橫、橫。
《霞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它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的一句詩:“霞如之何?匪(非)陽不晞。”意思是指晚霞的美麗和輝煌。
在繁體字中,霞霄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霞霄”。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态會出現變化,很多字的寫法在古時候與現在有所差異。
關于《霞霄》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有:“霞烰”、“霞具”、“魈”等,這些寫法在不同時期被使用。
1. 整個天空染上了霞霄的顔色。
2. 晚霞如火,照亮了整個山谷。
組詞:霞光、霞彩、霞帔、霞石
近義詞:晚霞、紅霞、雲霞
反義詞:墨色、黑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