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施行莊敬之教。《禮記·檀弓下》:“ 夏後氏 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於民也?對曰:‘墟墓之間,未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 鄭玄 注:“言民見悲哀之處則悲哀,見莊敬之處則莊敬,非必有使之者。”
“施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根據現代詞典解釋,“施敬”指對他人主動表達尊敬與禮貌。
在古典文獻中,“施敬”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下》,原義為“施行莊敬之教”,即通過環境或儀式引導民衆自然産生莊重恭敬之心。例如:
“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
此處指出,民衆在莊重場合(如宗廟)會自發肅穆,無需刻意教化,強調環境對行為的影響。
《施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别人表示尊敬和禮儀。
漢字《施敬》的部首是“斤”,總共有13個筆畫。
《施敬》的來源在于古代殷商時期的祭祀儀式,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敬意。繁體字形為「施敬」。
在古代,漢字“施敬”曾有不同的寫法,例如:「斶敬」、「斷敬」等,但現代通用的寫法是「施敬」。
1. 他對長輩非常施敬,從不隨便說話。
2. 孩子們對老師非常施敬,每次見到都會禮貌地問好。
施恩、施惠、施舍、施主、敬畏、敬重、敬禮、敬愛
尊重、敬重、敬仰
不敬、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