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慎儉樸。《後漢書·馮勤傳》:“ 勤 遷司徒,愈恭約盡忠,號稱任職。”
“恭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恭約”意為敬慎儉樸,強調恭敬謹慎與節儉樸素的品質結合。該詞常用于描述人的品行或處世态度。
源自《後漢書·馮勤傳》:“勤遷司徒,愈恭約盡忠,號稱任職。”。此句描述東漢官員馮勤升任司徒後,更加恭敬謹慎、克己奉公,因盡職盡責而聞名。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現代引申含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恭約》是指以恭敬的态度和言辭而達成的約定、協議。這是一種莊重而正式的約定,通常用于重要的場合,表示雙方的誠意和尊重。
《恭約》由“恭”和“約”兩個字組成。
“恭”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5。
“約”的部首是“纟”,筆畫數為7。
《恭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秉持“恭”(恭敬)的精神,通過“約”(約定)達成共識和協議。恭和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這一詞語,表達了雙方對待協議的誠意和尊重。
《恭約》的繁體字為「恭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恭約》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以現代寫法為基礎的。例如,可能會有一些古字形的差異,但整體上仍能夠識别出這個詞語。
1. 我們需要籤訂一份恭約,明确我們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2. 他們通過一紙恭約,在法庭上達成了和解。
恭敬、恭謹、約定、約束、約會
鄭重、莊重、正式
隨意、草率、敷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