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慎儉樸。《後漢書·馮勤傳》:“ 勤 遷司徒,愈恭約盡忠,號稱任職。”
“恭約”是由“恭”與“約”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文言用法。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義,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恭敬而自律
“恭”表恭敬、謙遜的态度,“約”指約束、節制,組合後形容言行恪守禮法且自我約束的狀态。例如《禮記·曲禮》中“君子恭敬撙節”的記載,可視為“恭約”精神的延伸表達(來源:《漢語大詞典》)。
謙卑簡約的處世準則
《說文解字》釋“恭”為“肅也”,強調莊重;“約”則有“纏束”的引申義,暗含去奢從簡之意。二者結合常用于描述古代士大夫儉樸守禮的修養境界,如宋代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論及“持身恭約”的君子風範(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研究古典文獻的學術著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深層語義。
“恭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恭約”意為敬慎儉樸,強調恭敬謹慎與節儉樸素的品質結合。該詞常用于描述人的品行或處世态度。
源自《後漢書·馮勤傳》:“勤遷司徒,愈恭約盡忠,號稱任職。”。此句描述東漢官員馮勤升任司徒後,更加恭敬謹慎、克己奉公,因盡職盡責而聞名。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現代引申含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安如磐石班荊備至邊防軍褡包擋拒地廣人稀耳齊犯疑公事公辦桧楫裹飯國格韓朋鳥谽閜鴻飛雪爪灰死加密急辭借讀潔祀節要凈練進卷荩箧吉網羅鉗眷眄句欄叩頭癞頭鼋仂詞臁瘡理策靈夕鄰姻裡屋露相落座陌阡念省女孫青影齊譽铨綜苒蒻人心不足蛇吞象喪幡山渌司阙私意俗累通潤文燭五典三墳縣乏像話相形見拙纖身祆神嚣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