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發的意思、封發的詳細解釋
封發的解釋
指 賈直言 妻封束發髻、誓不改嫁之事。《新唐書·列女傳·賈直言妻董》:“ 直言 坐事。貶 嶺南 ,以妻少,乃訣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 董 不答,引繩束髮,封以帛,使 直言 署,曰:‘非君手不解。’ 直言 貶二十年乃還,署帛宛然。乃湯沐,髮堕無餘。”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專業解析
封發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封”與“發”的本義及引申義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其核心含義如下:
-
基本釋義:密封後發出
- “封”指封閉、密封(如封裝、封口);
- “發”指發送、發出(如發信、發貨)。
- 組合後,“封發”指将物品(尤指文件、信件、包裹等)妥善密封後寄送或交付出去的過程。這是其最常用和最核心的含義。
- 示例:郵局工作人員将信件封發至全國各地。
-
古籍/特定語境中的引申義:啟封拆閱
- 在部分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封發”也可指拆開密封的信件或文書進行閱讀。這裡的“發”取其“打開、啟封”之意(如“發箧”即打開箱子)。
- 此用法相對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 示例(古):使者至,封發密诏。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封發”的詞條釋義明确包含“密封發出”及古文中“啟封”兩種含義。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雖未單列“封發”詞條,但其對“封”與“發”的詳盡釋義支持“封發”作為“密封後發出”這一通用理解。
- 《辭源》(商務印書館):在追溯詞源及古義時,對“發”有“啟,開”的義項,為理解“封發”在古籍中的第二種含義提供了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封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區别,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官方文件處理流程
指文件或公文的封裝與發放流程,通常用于行政或官方場景。例如,将文件核實後加蓋印章、裝入封套并标注接收方信息,确保傳遞的規範性和安全性。
二、郵政系統操作術語
指郵件分揀、封裝及運輸的标準化流程:
- 分揀:按目的地、種類等對郵件分類;
- 封裝:将同類郵件打包成郵袋并封口;
- 運輸:整體發送,确保運輸過程中不分離。
此過程類似于計算機文件壓縮打包傳輸,提升效率并減少損耗。
三、曆史典故引申
源自《新唐書》中賈直言妻董氏的故事:賈直言被貶嶺南,其妻用繩束發并以布帛封存,立誓“非君手不解”。二十年後賈歸家,布帛封記仍存,董氏發髻已脫。此典故引申為忠貞不渝的象征。
四、現代應用場景
- 行政領域:政府或企業文件的規範化傳遞;
- 物流郵政:快遞包裹的标準化處理流程;
- 文化引申:用于形容堅守承諾或傳統的行為。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郵政操作标準,可參考《新唐書》或郵政行業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翥八儒俵撥别苑兵不由将矗豎殂背帶鋼地基頂櫃奪魁費嘴皮子風靡一時憤怒覆坼甫竁覆書覆轍鼓石還射嘿泯恨入骨髓賀雙星緩箭賤吏赍盜舊恨新仇絶脰開坐課講刻心困迫龍精陸雲癖氯酸縷子脍麻屦廟祧鳴禽密查磨鈆旁穿鋪厫強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栖皇輕鮮清緻熱炒沙拉沈光香事幹視距十一月爽目署理同日而論相錯消慝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