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臂燃身的意思、斷臂燃身的詳細解釋
斷臂燃身的解釋
斷手臂、燃肉身燈。 明 李贽 《詠古》之二:“斷臂燃身未足誇,何當垂老問年華。” 明 李贽 《複鄧石陽書》:“雖至于斷臂燃身,亦祗為喪身失命之夫耳,竟何補也!”參見“ 燃肉身燈 ”。
詞語分解
- 斷臂的解釋 .砍斷手臂。謂僧人求法專誠。 南北朝 時,僧 神光 聞 達摩 在 * ,遂往。彼晨夕參承,莫聞誨勵,乃斷臂置師前。後 達摩 遂傳衣缽與 神光 ,是為禅宗二祖 慧可 。見《景德傳燈錄》卷三。 唐 賈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斷臂燃身”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uàn bì rán shēn,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
基本含義
字面指砍斷手臂、燃燒身體作為燈盞(即“燃肉身燈”),源于佛教中極端虔誠的修行方式,通過自殘身體表達對信仰的專一和奉獻。後引申為為了正義或理想,不惜犧牲自我、付出一切代價。
-
出處與典故
成語最早見于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作品,如《詠古》中“斷臂燃身未足誇,何當垂老問年華”,以及《複鄧石陽書》中“雖至于斷臂燃身,亦祗為喪身失命之夫耳”,均借極端行為批判盲目犧牲的局限性。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為追求公正、真理或保護他人而英勇獻身的人,如戰士、志願者等。但需注意,現代語境中更強調精神層面的奉獻,而非字面意義的自殘行為。
-
注意事項
該成語帶有強烈悲壯色彩,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避免誤解為鼓勵極端行為。李贽的原作也暗含對盲目犧牲的反思。
總結來看,“斷臂燃身”既包含曆史宗教中的獻身儀式,也承載了為崇高目标自我犧牲的象征意義,但需理性理解其精神内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臂燃身這個詞是指一個人在面臨身體殘缺的困境下,展現出無比堅強和頑強的精神品質。現在讓我來為你詳細解析一下這個詞的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同時還會給出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斷臂燃身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斷的部首是丿(撇),燃的部首是火,身的部首是自。斷臂燃身這個詞一共有17個筆畫。
斷臂燃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名叫祝枝山的将軍,幫助國家在戰鬥中取得了勝利,但不幸喪失了一臂。然而,他并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奮勇作戰,以身殘志不滅的精神激勵人們,因此有了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斷臂燃身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斷臂燃身這個詞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雖然失去了一個手臂,但仍然堅持奮鬥,真是一個斷臂燃身的英雄。
還有一些與斷臂燃身相關的詞語,例如:斷臂求生、燃燈燭耀、身心力行等。
與斷臂燃身相關的近義詞包括: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等。
相反地,與斷臂燃身相對的反義詞可能是心灰意冷、放棄等。
希望以上的解析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