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二十岁。 宋 叶适 《司农詹公墓志铭》:“公始冠,第进士。”参见“ 弱冠 ”。
“始冠”是古代汉语中的年龄称谓,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男子二十岁,源于古代冠礼制度。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标志成年,故称“始冠”。
宋代叶适在《司农詹公墓志铭》中记载:“公始冠,第进士”,意为墓主二十岁考中进士。
与“弱冠”同义,均指男子二十岁。古代冠礼后,男子可参与社会事务并承担成人责任。
部分资料提到“始冠”有“开始称雄”的引申义,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年龄称谓(如“及笄”“不惑”等),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
始冠 (shǐ guān) 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始 (shǐ) 的部首是女字旁,共有5笔。
冠 (guān) 的部首是冖字头,共有9笔。
始冠的意思是“开始加冠”,主要指婚礼上新娘开始戴上冠冕,象征着她成为新家庭的女主人。
始冠的繁体字为「始冠」。
在古代,始冠也有另一种写法,用「始咸」两个字表示。咸字代表喜悦和祝福,形容新娘婚后将会有幸福的生活。
1. 今天是我的始冠之日,我感到无比欣慰。
2. 她在婚礼上佩戴着美丽的始冠。
始婚、始终、冠军、加冠
加冠、冠以、冠名
解冠、摘冠、未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