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冠的意思、始冠的详细解释
始冠的解释
谓二十岁。 宋 叶适 《司农詹公墓志铭》:“公始冠,第进士。”参见“ 弱冠 ”。
词语分解
- 始的解释 始 ǐ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 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初末终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 冠的解释 冠 ā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冠 à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专业解析
“始冠”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主要含义如下:
-
基本释义:指男子初次行加冠礼,即成年礼。
- “始”意为“初次”、“开始”。
- “冠”在此处作动词,指“戴冠”,特指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仪式。
- 因此,“始冠”合起来就是指男子第一次戴上标志成年的冠冕,象征其正式步入成年阶段。
-
具体年龄与文化背景:
- 根据中国古代礼制(尤其是周礼),男子通常在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称为“始冠”或“弱冠”(“弱”指年少)。
- 这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仪式,标志着该男子结束了孩童时期,正式被社会承认为成年人,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权利(如参与政治、祭祀、婚配)和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
象征意义:
- “始冠”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象征着个体社会身份的转变、人格的独立以及道德责任的开始。它标志着个体开始以成年人的身份参与宗族和社会事务。
权威来源参考:
- 《礼记·曲礼上》: 这是记载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最权威的经典之一。其中明确记载:“二十曰弱,冠。” 这清晰地指出了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年龄规定,是“始冠”一词最核心的文献依据和语义来源。 (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礼记》或相关权威解读)
- 《仪礼·士冠礼》: 作为“三礼”之一,《仪礼》详细记载了士阶层举行冠礼的具体仪节、程序和要求。它详细描述了“始加”(第一次加冠)、“再加”、“三加”等步骤,其中“始加”即对应“始冠”的核心含义——第一次戴上成人之冠。 (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仪礼》或相关权威解读)
- 《说文解字》(许慎): 虽然《说文》主要解释字义,但对“冠”字的解释(“弁冕之总名也”)及其作为礼器的属性,为理解“始冠”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基础。 (可参考中华书局影印本《说文解字》)
- 《汉语大词典》: 作为现代权威的大型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对“始冠”的词条释义明确指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并引用《礼记》等文献佐证。 (可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始冠”是古代汉语中的年龄称谓,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指男子二十岁,源于古代冠礼制度。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标志成年,故称“始冠”。
二、文献例证
宋代叶适在《司农詹公墓志铭》中记载:“公始冠,第进士”,意为墓主二十岁考中进士。
三、关联概念
与“弱冠”同义,均指男子二十岁。古代冠礼后,男子可参与社会事务并承担成人责任。
四、字词解析
- 始:开始,指人生新阶段的起点。
- 冠:原指帽子,引申为加冠仪式,象征成年。
五、注意事项
部分资料提到“始冠”有“开始称雄”的引申义,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年龄称谓(如“及笄”“不惑”等),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北寺辨愬飙起鸊鹈刀敝屣般若搏狩草率收兵沉香尘曀抽列吹簧垂头拓翼初叶付邮刚方高深莫测隔间逛青官茂官叙归檝归向鹘入鸦羣黉门客纮目讲经说法交印家食给视旧套积薪厝火巨雀啃啃哧哧老衰老鼠过街累缀良谟梁柱盟歃默想鸟使畔乱千愁万恨墙花路柳楸叶膏七夕红歧阻拳果人瑞丧检三脚架省要顺期死业桃花石淘空脱繮之马啸傲湖山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