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行憂違的意思、樂行憂違的詳細解釋
樂行憂違的解釋
謂所樂的事就去做,所憂的事則避開。語本《易·乾》:“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學而篇一》:“如 雲峰 之説,則直不知樂行憂違,成物以成己,安土而樂天,為聖賢為己之實功。” 清 阮元 《文言說》:“不但多用韻,抑且多用偶,即如‘樂行憂違’,偶也;‘長人合禮’,偶也。”
詞語分解
- 樂的解釋 樂 (樂) è 歡喜,快活:快樂。樂境。樂融融。樂不可支。其樂無窮。樂觀(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樂天(安于自己的處境而沒有任何憂慮)。 使人快樂的事情:取樂。逗樂。 對某事甘心情願:樂此不
- 違的解釋 違 (違) é 背,反,不遵守:違背。違反。違犯。違法。違抗。違章。事與願違。 不見面,離别:久違。 * ,過失。 背從奉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樂行憂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所樂的事就去做,所憂的事則避開,體現了順應本心、趨利避害的處世态度。
二、出處與演變
- 原始出處
源自《周易·乾卦》的“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意為對感到快樂的事付諸行動,對憂慮的事則避開。
- 後世引用
清代學者阮元在《文言說》中曾用此詞舉例:“不但多用韻,抑且多用偶,即如‘樂行憂違’,偶也。”
三、用法與特點
- 語法功能:作賓語、定語,多用于描述處事方式。
- 結構特征:聯合式成語,含中性色彩,屬古代漢語用法。
- 讀音注意:“行”讀作xíng(如“行動”),而非“háng”。
四、示例與延伸
- 示例:
“人生當如‘樂行憂違’,順應本心,方能自在。”
- 近義延伸:
可與“趨利避害”“安土樂天”等表達結合使用,強調主動選擇的态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易》原文或清代文言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樂行憂違》的意思
《樂行憂違》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快樂的行動時仍然心中有憂慮,表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快樂,但内心卻有痛苦和焦慮。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樂行憂違》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 樂:八畫,從"丿"到"口"再加上右邊的"欠"
- 行:六畫,從"彳"到"行"
- 憂:忄為心部,從"亠"到"心"
- 違:辶為辵部,從"辶"到"韋"
來源和繁體
《樂行憂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外物》。在古代文獻中,通常以繁體字寫作「樂行憂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樂行憂違」可能以不同的漢字寫法呈現,如「樂行憂違」或「樂行憂違」等。隨着語言的演變和文字的發展,現代漢字寫法逐漸統一。
例句
他們在旅行的時候,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開心,但内心卻常常感到《樂行憂違》。
組詞
相關的詞語有:樂觀、憂慮、快樂、痛苦、行動等。
近義詞
與《樂行憂違》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憂心如焚、憂心如壯、憂心忡忡。
反義詞
與《樂行憂違》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歡天喜地、草木皆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