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幞被的意思、幞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幞被的解釋

用袱子包紮衣被,意為整理行裝。 唐 羅隱 《投寄韋右丞》詩:“幞被從誰起,持綱自此新。” 宋 蘇轼 《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東來寄食似孤雲,幞被真成一宿貧。”參見“ 襆被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幞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幞被”指用包袱(袱子)包裹衣被,意為整理行裝,常用于表示出行前的準備動作。該詞與“襆被”通用,屬于異體字現象。

二、古籍例證

  1. 《晉書·魏舒傳》記載:“襆被而出”,描述魏舒主動辭官後整理行裝離開的場景。
  2. 唐代羅隱在《投寄韋右丞》中寫道:“幞被從誰起,持綱自此新”,暗喻整頓行裝後開啟新事業。
  3. 宋代蘇轼《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提到:“幞被真成一宿貧”,以行裝簡樸表達清貧狀态。

三、擴展含義

除動詞用法外,還可代指行李或鋪蓋卷,如清代《浮生六記》中“襆被而往”既指整理行裝,也隱含攜帶行李之意。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研究。其核心意象“整理行裝”仍可通過“打包行李”等現代表達延續。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文學用例,可參考《晉書》、唐宋詩詞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幞被》的意思

《幞被》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古代帶着尾巴的帽子。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是“巾”和“衣”,表示它是一種覆蓋頭部的衣物。

《幞被》的部首和筆畫

《幞被》的部首是“巾”和“衣”。其中,“巾”是頭巾的意思,它通常被用來表示與頭部相關的事物。而“衣”則表示衣物或覆蓋身體的東西。

《幞被》一共有12個筆畫。

《幞被》的來源

《幞被》這個詞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柏樹》一詩中。韓愈在詩中描述了一個朝廷官員佩戴着幞被的形象,這個詩詞使得《幞被》一詞逐漸為人所熟知。

《幞被》的繁體字

《幞被》的繁體字為「幞被」,和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幞被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在楷書中,古時候漢字寫法的《幞被》字和現代相同,但在隸書、篆書等古代字體中則可能會有一些變體。

《幞被》的例句

1. 他戴着一頂華麗的幞被,顯得非常莊重。

2. 作為官員,他必須穿戴整齊,戴上幞被。

3. 他準備一頂漂亮的幞被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家長。

相關詞語

組詞:頭巾、衣物、帽子、覆蓋。

近義詞:冠帽、頭飾。

反義詞:露頭、光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