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吐哺握發的意思、吐哺握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吐哺握發的解釋

《韓詩外傳》卷三:“ 成王 封 伯禽 於 魯 , 周公 誡之曰:‘往矣,子無以 魯國 驕士。吾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髪,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按,《史記·魯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髪”。後遂以“吐哺握髪”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夫 周公 大聖,以貴下6*賤,吐哺握髮,懼於失人。”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三折:“雖然做不得吐哺握髮下名流,也是喒的風雲湊。”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巍巍宰輔呵吐哺握發,金璧贖我呵重睹芳華。”亦作“ 吐哺捉髮 ”。 唐 韓愈 《後廿九日復上書》:“今雖不能如 周公 吐哺捉髮,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吐哺握發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吐哺握發”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執政者勤政愛民、禮賢下士的崇高品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吐哺握發(拼音:tǔ bǔ wò fà)


二、典故出處與背景

此成語典出《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西周政治家周公旦的事迹: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參考來源: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吐哺握發”形容為延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出自周公“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之事。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56頁)

  2. 《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比喻殷勤待士,為國事辛勤操勞,強調當政者重視人才、勤于政務的品德。


四、文化内涵與應用


五、經典引用示例

曹操《短歌行》化用此典: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表達廣納賢才以成就大業的抱負)


“吐哺握發”以生動的行為描寫,濃縮了中華文化對“賢能政治”的推崇,至今仍是衡量領導者素養的重要标尺。其典故與釋義在《史記》《漢語大詞典》等權威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文化價值曆久彌新。

網絡擴展解釋

“吐哺握發”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執政者或領導者為招攬人才而盡心竭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典故出處

這一成語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和《韓詩外傳》。西周時期,周公(姬旦)輔佐周成王時,為招攬人才,常“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即洗頭時多次握發停洗、吃飯時多次吐食停餐,唯恐錯過賢士。

比喻意義

用法與結構

相關說明

這一成語至今仍被廣泛引用,尤其在強調人才戰略或領導風範的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愛款暗将保和邊角料扁毛畜生标雄閉戶讀書閉結常平法大本曲電子對抗堵車方州鳳旗拊背搤吭撫拍傅延年剛口高自标置公大夫拱肩縮背光量鼓頰橫人鴻術花面戶伯鑒格佳人已屬沙咤利忌克京片子沮廢開眉笑眼闌道老祖宗壘栅兩院制離痕柳眉踢豎六親硉矹牤子盟兄弟内憂外侮弄唐否極泰回清靜無為齊山客如不勝衣詩祖爽法四英霆曦窩隱下句麗香屏向日香枝顯文小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