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凝的意思、消凝的詳細解釋
消凝的解釋
銷魂,凝神。謂因傷感而出神。 宋 柳永 《夜半樂》詞:“對此嘉景,頓覺消凝,惹成愁緒。” 宋 徐介 《耒陽杜工部祠堂》詩:“消凝傷往事,斜日隱頽垣。”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消凝。”
詞語分解
- 消的解釋 消 ā 溶化,散失:煙消雲散。消融(亦作“消溶”)。消失。消逝。消亡。消沉。消極。消化。 滅掉,除去:消除。消滅。消毒。消炎。 把時間度過去:消夜。消夏。消閑。消遣。消磨(?)。 減少,損失,耗費:消
- 凝的解釋 凝 í 氣體變為液體或液體變為固體:凝結。凝固。凝凍。凝集。凝脂。凝滞。 聚集,集中:凝聚。凝重(恘 )。凝神(聚精會神)。凝思。凝眸。凝睇(注視)。凝練。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消凝”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詞語,主要用于表達因傷感而陷入出神或極度悲傷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消凝”由“消”和“凝”組合而成:
- 消:消散、消除,此處引申為“銷魂”,即因情緒波動而失魂落魄。
- 凝:凝聚、凝神,指心神集中于某處難以抽離。
整體含義為因傷感而心神凝聚、出神,形容極度悲傷或怅惘的狀态。
二、文學應用與出處
該詞多見于宋詞,例如:
- 柳永《夜半樂》:“對此嘉景,頓覺消凝,惹成愁緒。”——面對美景卻觸景傷情,陷入愁緒。
- 張孝祥《六州歌頭》:“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消凝。”——描繪邊塞凄涼,引發黯然神傷。
- 秦觀《八六子》:“正消凝,黃鹂又啼數聲。”——以鳥鳴打破凝神狀态,強化孤寂感。
三、近義與延伸
- 近義詞:銷魂、凝神、怅惘。
- 情感層次:不僅指悲傷,還包含因回憶、觸景生情等導緻的長時間出神狀态,如徐介《耒陽杜工部祠堂》中“消凝傷往事”。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賞析,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的情感表達。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或宋代詞集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消凝
消凝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消”和“凝”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消(首部:氵-水)和凝(首部:冫-冰)。消的筆畫數為6,凝的筆畫數為10。
來源
消凝一詞最早來源于《左傳》中的“木消病”。日後演化為表示治療病症的手法,即通過某種方法來使病症逐漸消退,恢複健康。後來也泛指事物逐漸消散、凝聚。在現代漢語中,消凝多用于形容大氣濕度的變化,以及分散物質逐漸凝結成塊的過程。
繁體
消凝的繁體字為「消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消凝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為「髙凝兒」。
例句
1. 濕度的降低導緻霧氣消凝。
2. 面粉受到水蒸氣的作用,逐漸凝結成塊,形成消凝現象。
組詞
消化、凝結、蒸發、消散。
近義詞
消融、融化、溶解。
反義詞
凝聚、固化、凝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