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體的意思、投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體的解釋

謂手足投地下拜。 唐 李華 《東都聖禅寺無畏三藏碑》:“僧有 達摩鞠多 ,掌定門之祕鑰,佩 如來 之密印……和尚投體兩足,奉為本師。” 唐 梁肅 《藥師琉璃光如來畫像贊》序:“自外入者,或疑辭怖,投體膜拜,而不知其粉繪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一種跪拜禮儀。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投體(tóu tǐ)
指手足伏地行跪拜禮,常見于宗教或鄭重場合,表達極度的尊敬或虔誠。其核心動作是身體完全伏于地面,雙手與雙膝觸地行禮。

文獻例證

  1. 唐代梁肅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畫像贊》中提到:“自外入者,或疑亂怖,投體膜拜,而不知其粉繪也。” 此處“投體”與“膜拜”連用,強調信徒對佛像的全身伏地禮拜。
  2. 唐代李華的《東都聖禅寺無畏三藏碑》中記載:“和尚投體兩足,奉為本師。” 描述僧人向師父行大禮的情景。

構成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宗教儀式、尊師重道的場合,或對極高地位者的敬拜,屬于古代禮儀中較為莊重的形式。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相關曆史、宗教研究文獻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唐代佛教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體的意思

投體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給予身體投入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全身心地參與到某項活動或工作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體的部首是手,組字部首是手。它由13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發展

投體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下》中,引申為全身心地參與其中的意思。後來在古代文獻中開始被廣泛使用,并且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常被使用。

繁體字

投體的繁體字為投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投體的字形有一些變化。其中一種古代寫法為「投體」,它的發展與繁體字相似。

例句

1. 他在比賽中全身心地投入,将最好的表現展現了出來。

2. 老師要求學生們要投體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組詞

1. 投入:表示全身心地參與或投身于某事。

2. 投入度:表示對某事物參與程度的度量。

3. 投資:表示為了獲取回報而投入金錢或資源。

近義詞

專注、全身心、投入、投身等

反義詞

敷衍、漫不經心、馬虎、散漫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