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祠監的意思、祠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祠監的解釋

管理祠堂的人。 晉 王獻之 《玄度帖》:“因祠監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極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祠監是中國古代職官名稱,專司祭祀場所的管理與監督。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祠”指供奉祖先、神靈的廟宇建築,《說文解字》釋為“春祭曰祠”(來源:許慎《說文解字》示部);“監”表監察管理職能,《周禮》載“監,領也”,特指具有督導職責的官職(來源:鄭玄注《周禮·天官》)。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漢代職官體系,體現國家對祭祀事務的制度化管理。

二、職掌範圍 據《唐六典》記載,祠監隸屬于太常寺,主要負責皇家宗廟、先代帝王陵寝的日常維護,監督祭祀禮儀流程,并管理相關祝文、祭器的制備(來源:李林甫《唐六典》卷十四)。宋代以後其職能逐漸并入禮部,《宋史·職官志》提到該職需“稽考犧牲數量,禁戢亵渎行為”(來源:脫脫《宋史》卷一百六十四)。

三、曆史流變 秦漢時期已有“祠官”設置,但專職“祠監”至唐代方成定制,品級為從八品下。明代《大明會典》載其參與“春秋二祭”的籌備工作,清代則演變為禮部祠祭司屬官(來源:申時行《大明會典》卷八十五;張廷玉《明史·職官志》)。該官職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官制改革後廢止。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祠監”的詞義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祠監”指管理祠堂的人,最初用于描述負責維護祠堂事務的職務。該詞最早見于晉代王獻之《玄度帖》:“因祠監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極難。”()

詞義結構

  1. “祠”:指供奉祖先或神靈的場所,如宗祠、武侯祠等()。
  2. “監”:此處取“監察、管理”之意,而非監獄,如“監工”“監考”中的用法()。

用法與背景

其他解釋

個别資料(如)将“祠監”解釋為“比喻官員職位或權力”,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辭書,可能為引申或誤讀()。

“祠監”本義明确指向祠堂管理者,屬于古代宗族制度中的特定職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玄度帖》原文及《晉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愛美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辨颠帖冰挂車怠馬煩秤量塵煙崇阜除治大拜門泛家浮宅負才任氣痕累紅蓮花蕊恢發灰瓶角歌京東大鼓竫言鸠盤荼糾聽空音曠癏老父台陵弱暴寡鄰光臨渴掘井論千論萬免夫民事訴訟蓬戶剽迫評論員文章搶救輕麗起重機取決人面狗心曬翅舌子熟化肅振檀美天無絶人之路條次踢木梯希恸恨同學究頑忽渥汗蝸舍無憾無効誣摭憸佞獻飨小市西方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