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去取的意思、去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去取的解釋

[accept or reject] 舍棄或保留;取舍

決定去取

詳細解釋

舍棄或保留。《公孫龍子·白馬論》:“馬者,無去取于色,故黃黑皆所以應。” 宋 朱淑真 《讀史》詩:“筆頭去取萬千端,後世遭它恣意瞞。” 郭沫若 《集外·鼎》:“編輯者對于作家的文字有去取之權,這是他的正當權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去取”是一個漢語動詞性短語,其核心含義指去除不需要的部分,選取有價值的部分,強調對事物進行甄别、篩選和抉擇的過程。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去”與“取”的複合義

    “去”指舍棄、排除,“取”指選取、保留。組合後表示“剔除糟粕,留取精華” 的主動選擇行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078頁。

  2. 引申為判斷與抉擇

    在具體語境中,常指對信息、意見或事物進行價值判斷後的取舍行為。

    例: “史料真僞,需謹慎去取。”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3卷,第789頁)


二、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在文言文中,“去取”可作單字互訓: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學術研究

    用于文獻整理(如“去取史料”)、數據分析(如“去取異常值”)。

    例: 論文《古籍校勘中的去取原則》(《文獻》期刊,2020年第4期)。

  2. 日常決策

    指對方案、意見的篩選(如“意見雖多,終須去取”)。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1062頁。


四、權威文獻佐證

“凡著書者,采摭群言,然後去取成一家之說。”

——章學誠《文史通義·言公》

注:此句體現“去取”在學術創作中的核心作用。


“去取”的本質是通過批判性思維實現優化選擇,兼具實踐性與思辨性,常見于學術、管理及文化領域。其釋義曆經古今演變,但核心邏輯始終圍繞“甄别-抉擇”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去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舍棄或保留,常用于表示對事物的選擇與取舍。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來源與用法

3.使用場景

4.構成分析

5.現代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公孫龍子》或現代編輯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厚白蒻報到薄栌本指邊論冰惕搏牛之虻裁服查頭鯿澄瀛穿孔傳書鴿觸殃寸報搓弄刀螂雕章琢句方流風井噶布倫幹僵規格韓歐合拱洪潦後場黃柑江東三虎金镳玉辔緝探酒醉厥角獵民慄然龍畫竿賣查梨杪小幂籬排污樸豬勤學琴尊澀體失常飾怪裝奇水豹囊死産歎奇田苗頽山推頭外生女未委甕牖文學家舞末下古象牀洗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