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國的意思、廢國的詳細解釋
廢國的解釋
(1).損害國家。《國語·晉語一》:“廢國而向己,不可謂禮。”
(2).指衰亡的諸侯國。《禮記·中庸》:“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詞語分解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古代文獻和權威詞典解釋,“廢國”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
損害國家
指行為或政策對國家利益造成破壞。該用法最早見于《國語·晉語一》中的記載:“廢國而向己,不可謂禮”,強調若為私利損害國家,則違背禮制。
-
衰亡的諸侯國
特指周代因内亂、外患等原因失去獨立地位的諸侯國。《禮記·中庸》提到周王室“舉廢國”(複興衰亡諸侯國)的治國策略,如“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
補充說明
- 現代引申義: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廢國”解釋為“國家統治被颠覆”的成語,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直接體現,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擴展解讀。
- 語境差異: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含義,如《國語》強調對國家利益的維護,《禮記》則體現分封制下的政治修複理念。
建議進一步查閱《國語》《禮記》原文或權威注疏,以深入理解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廢國的意思:廢國是指一個國家崩潰或滅亡的狀态或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廢國的部首是 "廣",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廢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十六年》中,用來描述晉國武宣公舉國遷徙的悲慘狀态。
繁體:廢國(廢國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許不同,廢國可以寫作“廢國”或者“廢囯”。
例句:這個國家經曆了長期的戰亂和動蕩,最終導緻廢國。
組詞:失敗、混亂、瓦解
近義詞:滅亡、敗亡、崩潰
反義詞:興盛、繁榮、昌盛
我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