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示的意思、懲示的詳細解釋
懲示的解釋
警告。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以肉刑代其死,則亦足以懲示兇人。”
詞語分解
- 懲的解釋 懲 (懲) ě 戒止:懲前毖後。 處罰,警戒:嚴懲。懲罰。懲辦。懲戒。懲治。懲一警百。 苦于:“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獎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示的解釋 示 ì 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别人知道:示警。示範。示弱。示威。示衆。示意。告示。指示。請示。 對來信的敬稱:賜示。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懲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較少獨立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核心含義如下:
-
字義分解與整體含義:
- 懲:本義為“警戒”、“懲戒”,引申為“懲罰”、“責罰”。《說文解字》釋“懲”為“㣻也”,段玉裁注:“懲者,創艾之意。” 意指通過責罰使人警醒、改正錯誤。
- 示:本義為“展示”、“給人看”,引申為“曉谕”、“告誡”、“警示”。
- 懲示:組合起來,意指通過懲罰某人或某事來警示、告誡其他人。其核心在于“懲”的目的是“示”,即懲罰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作為一種手段,起到警示、威懾、教育他人的作用。類似于“懲一儆百”、“殺雞儆猴”的效果。
-
用法與語境:
- “懲示”常用于古代法令、公文、史書或訓誡性文字中,強調刑罰或懲罰行為的公開性和警示性目的。
- 例如,在古代司法實踐中,對某些罪犯施以嚴懲并公之于衆,就是為了“懲示”不法之徒,維護社會秩序。
- 它也用于家族、團體内部的管理,通過懲罰個别成員來警示全體。
-
出處與現代使用:
-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典籍。例如,《明史·刑法志》等史書中可能有類似表述(如“以懲示天下”),用以說明朝廷的刑罰具有警示臣民的作用。
- 在現代漢語中,“懲示”作為一個獨立的合成詞已非常罕見,其含義和功能通常被更常用的詞語如“懲戒”、“警示”、“以儆效尤”等所替代。但在理解古文或特定語境時,仍需掌握其原意。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該詞典是收錄古漢語詞彙最權威、最全面的工具書之一,對“懲”和“示”的釋義詳盡,并收錄了大量包含這兩個字的古語詞和用例,是理解“懲示”含義的基礎依據。
-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這部大型古漢語辭書對字詞的溯源和古義解釋尤為精當,是研究古漢語詞彙的重要參考,能提供“懲”、“示”在古漢語中的确切含義和用法。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該詞典專門針對古代漢語字詞,釋義精準,例句豐富,有助于理解“懲示”在古代的實際運用語境。
-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王力先生是古漢語研究泰鬥,該字典釋義精審,注重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系統,對理解“懲”、“示”及類似組合詞的深層含義很有幫助。
- 《說文解字》(及段玉裁注) (中華書局影印本):作為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其對“懲”、“示”的本義解釋是後世辭書的重要依據,段玉裁的注釋更為深入。
網絡擴展解釋
“懲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處罰或懲戒來達到警告、警示的目的。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該詞: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以懲罰手段作為警示,使他人引以為戒。
- 例句:晉代葛洪在《抱樸子·用刑》中提到:“以肉刑代其死,則亦足以懲示兇人。”
此句意為:用肉刑替代死刑,也足以通過懲罰來警告惡人。
2.字義分解
- 懲(chéng):
- 本義為處罰、警戒,如“嚴懲”“懲戒”;
- 引申為“因受挫而警惕”,如成語“懲前毖後”。
- 示(shì):
- 表示“展示、表明”,如“示威”“示衆”;
- 在“懲示”中強調通過行為傳遞警示信息。
3.使用場景
- 法律與道德:常用于描述通過刑罰或懲戒手段警示他人,防止類似行為發生。
- 曆史文獻:多出現在古代典籍中,體現傳統社會治理中的“以儆效尤”思想。
4.近義詞
- 警告:通過言語或行動提醒他人避免犯錯(更側重于口頭或象征性警示)。
總結來看,“懲示”強調以實際懲戒行為傳遞警示意義,多用于正式或嚴肅語境。其核心是通過懲罰達到威懾和預防的目的,與單純的“警告”相比更具行動性。
别人正在浏覽...
闆瘡卑劇表發憯然雠法稠綴醇風寸步不讓大四至兜兜褲兒抖亂舵位恭楷詭巧漢竹诃毀讧讧降省嫁衣蒺蔾徑途瘠牛羸豚近密酒酸不售繼序計帳跼尺開篇刳刀厲兵秣馬獵取龍景龍鬣茅搜馬王堆漢墓拟于不倫清暇窮奇渠伊錢賞美閃眼韶齒稍割牛舌尖口快深度省題詩食前方丈熟紙訴競滕公佳城團拜徒士土實無如奈何香霧閑翫憸忮嚣煩消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