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團栾。圓貌。 金 黨懷英 《上皇書扇後》詩:“便面團圝字點鴉,天風吹堕委塵沙。” 元 耶律楚材 《題黃山墨竹便面》詩:“ 黃山 落筆露全機,底箇團圝太崛奇。”
(2).團栾。團聚。 元 趙雍 《江城子》詞:“花梢新月幾時圓?再團圝,是何年?” 明 高攀龍 《與秦華玉書》:“行時勞費親丈者至矣。是日為團圝之樂,又為離别之悲。”
“團圝”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圓貌
指事物呈現圓形的狀态或形态。例如元代耶律楚材在《題黃山墨竹便面》中提到的“底箇團圝太崛奇”,即用“團圝”形容畫面的圓潤奇特()。
團聚
引申為親人或友人相聚的狀态。如明代高攀龍《與秦華玉書》中“團圝之樂”即表達團聚的歡愉()。
文學引用:
金代黨懷英《上皇書扇後》詩雲:“便面團圝字點鴉”,以“團圝”形容扇面字迹的圓潤()。
元代趙雍《江城子》中“再團圝,是何年?”則寄托了對重逢的期盼()。
字形解析:
“團”本義為圓形或聚合(如“團結”),而“圝”為“圞”的異體字,二者結合強化了“圓”或“聚”的意象()。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詩句或文獻,可參考古典文學典籍或權威辭書。
團圝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親戚聚在一起的團圓、團聚的意思。
團圝的拆分部首為土和囗,土字部首表示與土地、農田有關,囗字部首表示與口、圍植物有關。團圝的筆畫為12畫。
團圝的來源比較古老,可追溯到古代甲骨文時期。在繁體中,團圝的寫法為團圈。
在古時候,團圝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它們可能以更加象形化的方式來表示概念,但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通過詳細的研究來确定。
1. 歡度佳節,全家人團圝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2. 多年未見的親人終于團圝了,他們互相擁抱着,眼中充滿了感動的淚水。
團圝可以作為組詞中的一部分,如:團圝聚會,團圝飯。
團圝的近義詞包括:團聚、團圓、歡聚等。
團圝的反義詞可能包括:分散、離散、分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