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皇的意思、上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皇的解釋

(1).天帝。《莊子·天運》:“監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南朝 宋 謝靈運 《七裡濑》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2). 楚 人亦用以稱 東皇太一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王逸 注:“上皇,謂 東皇太一 也。”

(3).太古的帝皇。 漢 鄭玄 《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孔穎達 疏:“上皇,謂 伏犧 ,三皇之最先者。” 唐 錢起 《衡門春夜》詩:“不厭晴林下,微風度葛巾。寧唯北窗月,自謂上皇人。”

(4).太上皇的簡稱。 唐 顔真卿 《皇帝即位賀上皇表》:“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踐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號曰上皇天帝。” 唐 黃滔 《馬嵬》詩之一:“鳴泉亦感上皇意,流下隴頭嗚咽多。”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上皇於宮中親擇數件與之,貫以獻 金 主,果大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皇”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各權威來源可歸納為以下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天帝
    指至高無上的天神或宇宙主宰。

    • 例:《莊子·天運》載“監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 南朝謝靈運詩“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诮”也印證此義。
  2. 東皇太一的别稱
    楚地文化中特指祭祀的主神“東皇太一”。

    •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雲:“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3. 太古時期的帝王
    多指三皇之首伏羲氏。

    • 漢代鄭玄《詩譜序》注:“上皇,謂伏犧,三皇之最先者”。
  4. 太上皇的簡稱
    指退位後仍保留尊號的皇帝,常見于曆史記載。

    • 唐代顔真卿《皇帝即位賀上皇表》提及“上皇天帝”稱號。

二、用法與延伸

三、權威性說明

以上釋義主要依據《莊子》《楚辭》等古籍及漢唐學者注釋(、6、8等高權威來源),其他網頁内容為補充印證。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天運篇》《九歌》原文或唐代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皇》的意思

《上皇》是指已經退位的皇帝。在古代中國,皇帝在退位後被稱為上皇。這個詞通常用于指代退位的前任皇帝,并強調其在位時的尊貴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皇》的部首是“一”和“幾”,同時它有五個筆畫。

來源

《上皇》這個詞誕生于中國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在古代中國的封建制度中,皇帝是最高的統治者,一旦退位,便被尊稱為上皇。

繁體

在繁體字中,“上皇”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上皇”的寫法并未有較大變化,仍然保持着原始形态。

例句

1. 退位後,他成為了上皇,不再直接參與政務。

2. 上皇的威望和地位使得他依然受到人們的尊敬。

組詞

上皇遺诏、上皇陛下、上皇後、上皇孫、上皇帝位

近義詞

退位皇帝、卸甲歸田的皇帝

反義詞

現任皇帝、在位皇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