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具體的措施。相對于本數(根本的大道)而言。《莊子·天下》:“明於本數,係於末度。” 成玄英 疏:“本數,仁義也;末度,名法也。”
(2).引申為無關根本的小事。 宋 王安石 《與陳和叔》:“交遊三十年,非敢相求於末度,然人道交際,又須以禮,是以不果拜賜。”
“末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具體措施
指與“本數”(根本原則或大道)相對的具體施行方法或細則。例如《莊子·天下》中提到“明於本數,係於末度”,意為既要通曉根本大道,也需關聯具體的實踐措施。
無關根本的小事
引申為次要、非核心的事務,如宋代王安石在書信中寫道“非敢相求於末度”,表示不因瑣事叨擾對方。
“末度”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既可指具體的實踐方法,亦可代指次要事務,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其側重點。其核心在于與“本數”的對比,體現傳統思想中“體用結合”的辯證關系。
末度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包括“木”部和“走”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2,可以拆分為“ ⺁+止+小人”。字形寫作“末”,讀音為“mo4”。
末度這個詞是在現代漢語中新創造的詞彙,沒有具體的古代來源。它以“末”作為首個字,表示“最後”的意思,而“度”則表示“程度”、“度量”等意思。因此,“末度”可以理解為“最後的程度”或者“極限狀态”。
末度的繁體形式為“末度”(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中,“末度”這一詞并不存在,因此沒有其古代寫法。
1. 這場戰争将考驗着人們的勇氣與末度。
2. 在考試中,她展現了她突破末度的能力。
3. 病情惡化到了末度,醫生隻能盡力緩解病人的痛苦。
末評、末曲、末刻、末句、末章、末端、末梢、末期等。
極度、極限、盡頭、最高點。
開始、起點、起頭、初度。
【别人正在浏覽】